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翰林院庶吉士【视频】- 圣鹿归于橄榄林:行走以色列耶稣之路 回顾-喝汤吃米去旅行

发布时间: 2018-07-09 浏览: 399
【视频】| 圣鹿归于橄榄林:行走以色列耶稣之路 回顾-喝汤吃米去旅行

喝汤吃米去旅行 专注轻徒步私享旅游体验
下面这段2分38秒的影像记录
之后3800字的随笔散记
虽然精彩,却是浓缩
希望2018,能有幸与你分享
千山万水中的一小段路



神啊,我心切慕你
如鹿切慕溪水
—旧约.诗篇.42

前思.迷鹿
中国有个成语,叫力透纸背。出自唐代书法名家颜真卿笔下。然而,这世间最有力度的书写,恐怕早在这个成语诞生的几百年前就已出现。那是公元一世纪的死海岸边,耶稣最初的信徒们在非洲舶来的莎草纸上虔诚地誊写《圣经》,一笔一划的热切几乎把海风的盐分蒸发。纵观文明长河,以色列这片土地就如同一页用力过猛而被墨水浸透的福音:明明写满美好,却是满纸污黑成团的墨痕,看起来既像血,又像泪。
然而,在策划这次以色列行程时,我们并不打算像一个悼亡者那样旅行。不是不能感同身受,而是因为以色列、希伯来语、犹太文明,这些都还生机焕发地活着。与其在静态凝固的历史中来场充满“隔”的旅程,我们更好奇这样盘根错节的过往开出了怎样的花,结成了怎样的果。最后选定的这条耶稣之路,其实也尚存争议—由于宗教的起源永远是传说与史实交织七夫之祸,加之教派内部纷争,耶稣早期传教的精准路线是无法确定的。可,这又如何?历史的本来面貌即是模糊的,我们放弃博物馆里的高潮迭起,把历史的坐标轴无线延展,却又只用短短四天时间行走,就是想用至性随性的方式,在共同的文明中挖掘出私人的感观。
鹿在基督教文化中是美好的象征。曾经在战火中迷了路的圣鹿,会在这沙地的橄榄林间找到她渴慕的溪水吗?
起:拿撒勒 -迦南 – 13.78 km
万物初始于鸿蒙,从无常归于有序。耶稣之路起点的拿撒勒市(Nazareth),弥漫着这种初始之乱。这里是以色列最大的穆斯林城市,而市中心老城区却又是基督徒聚居地。连旧约里都有言:“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可就是这座市井气息强烈的小城,诞生了神在人间的化身耶稣。漫步至城中的核心建筑天使报喜堂和玛丽圣泉教堂,那种割裂的纷杂感顷刻消失。这里展现的是天使向圣母玛利亚报送孕喜的场景。新生命降临前的期待,母亲如泉水一般源源不竭的爱,外观并不华美的教堂,却因为这些每个平凡家庭都能体会的温情元素,让朝拜充满了幸福感。只有门口邂逅的几位中世纪僧侣衣着的方济会(Franciscan)教士,无言提醒着我们这里亦是厚重基督文明的清浅之源。
穿越拿撒勒,城市景观迅速退却为乱石山岗。没有成规模的景点,亦不见图文解说,只有石头上的线路标记作为稀薄的仪式感,这样的行走让我们忘却自己已经置身于历史之中。直到中途发生一个插曲,我们的摄影师,由于忙着放飞无人机拍摄而忘了跟上大部队,落单的走上了另一个岔路上。帅哥向导Itamar不得不回去找他,而我们就被安置在一口古井边等待。可这无心的停留却也有故事:据说十字军东征的路上,也曾在此补水。
中午一过,气温不断升高许茂山。橄榄林的细叶难以成荫,但汤米却施展奇门巧技,不知从哪变出一大壶开水与精美茶具。这中东艳阳之下的午茶,真有种绿洲甘泉的爽透,云南滇红润过喉头,整个人的焦灼都化作烟尘散去。
太阳逐渐西沉,经过几个穆斯林村庄,圣城迦南(Cana)就突然出现在了眼前。圣经中的“奶与蜜流淌之地”其实是囊括了黎巴嫩、叙利亚等更广义的地区。而耶稣之路上的这座迦南城则因主打婚礼元素而更添浪漫风情,象牙色的教堂是薄如蝉翼的婚纱,浑厚的钟声则像是眷侣坚定的誓言。这座教堂前的小巷里,镌刻着耶稣把水化为美酒的传说,而在另一端的教堂内,无数新人跨越种族理念的隔阂,开启婚姻这一充满勇气的征途恒顺众晟。
承:迦南-基布兹拉维– 13.1 km
地中海的晨光是天使的双手轻柔抚过脸颊,初醒的我们还回味着昨夜温馨的家庭晚餐。昨夜入住的客栈就位于迦南婚礼教堂对面,拉开窗帘,教堂玛瑙蓝的圆顶与白云相衬,将以色列国旗的美学元素生动演绎。
迷宫般的小巷里逐渐有了市井喧嚣,我们背起行囊开始今天的旅程。很快翰林院庶吉士,一大片橄榄绿在视线内绵延开来。在这片应许之地上,橄榄不仅极具现实利用价值,其宗教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厚,出埃及记中用作灯火的“光明树”,诺亚方舟里鸽子衔橄榄枝传报洪水已退,在中东这个火药桶里象征和平祈愿……耶和华的子民将这种耐旱植物遍撒全境,就是其顽强民族生命力的最佳写照。
位于前方的拉维森林公园(Lavi Forest Park)本来是我们的午休之地,却不想由于节日暂时闭园,于是大家只能在公园门口的一片空地休息。就在此时,一个醉熏熏的当地阿拉伯小伙蹦吧啦dj,过来和我们说这里是他的地方蓝带国际学院 ,不可以坐在这。他的另一个同伴拎着一篮子烈酒站在旁边,远处的车上还有几个同伴在张望。很明显,我们打搅了他们喝酒过节的雅兴。帅哥向导Itamar虽然对他们的言行非常生气,但是依旧有理有据地和他们沟通。最终,那个阿拉伯小伙子对我们无计可施,我们休息片刻后也随即离去。虽只是小事,却是我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这个多民族多宗教聚居的国度,摩擦却是无处不在爱x无限大。每个人都是一手拿捏着理性底线,掩在身后的那只手却又紧握拳头。
离开公园,树荫也就告一段落,而天气却愈加炎热。汤米作为领队,在“赶人”方面自然经验丰富,古有望梅止渴,今天我们这就唱了出“望鹅止渴”。在讨论当下最想吃的美食时,汤米把潮汕卤鹅那种卤香四溢咒怨白老妇,肥而不腻,咸甜入味的饱满口感说得极其诱人,大家的脚步也就变得更为轻快。不觉间翻了个大坡,今天的终点基布兹拉维(Kibbutz Lavi)就近在眼前了。
虽然没有潮汕卤水店,但这荒凉戈壁中却屹立着一座配有泳池的星级酒店。走了一天的我们,这下真是如鱼得水,也顺便在犹太节日的氛围中享用了自助餐。每一味感官都胀满了长途跋涉后的满足感。
转:基布兹拉维-阿尔贝尔-17.2 km
谈起共产主义,不免让人与前苏联的红色情结或我国人民公社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以色列与共产主义有着深厚渊源。率先提出犹太复国理论的思想家摩西.赫斯是欧洲最早的共产主义者之一,也正是他把恩格斯介绍给了马克思。苦难的民族历程让犹太人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所谓“基布兹(Kibbutz)”,希伯来语里就有聚集之意。参观之中,我们了解到整个基布兹的村民住房都是统一分配的,全村主要集体收入包括三个方面,一为教堂家具厂(全世界70%的教堂家具都是这个村生产的!),二为我们下榻的酒店,三就是农产品。据说也常有中国官方组织人来这里参观。其实陌森太阳镜,我们相信,嫁接在沙漠的共产主义之花能如此盛开,其养料不止思想形态,更深的根扎在人类对于和平幸福的普适性向往之中。
离开基布兹,我们再次踏上炎炎烈日下的荒漠。翻上乱石嶙峋的山峰后,远处的加利利湖就闯入眼帘。加利利湖,一片在圣经故事中出现极为频繁的生命之水欲望塔,“传道收徒迦百农”、“五鱼二饼救众生”等宗教故事都以此地为舞台。在山顶橄榄树下休憩时,向导告诉我们,目前所处的这片山坡及其周围,是当年十字军东征的古战场,每年8月,仍会有历史爱好者重返这片山坡,穿上旧时装备,模拟当年战争场景。中世纪的战火早已熄灭,竖琴形状的加利利湖,却会随微风起弦,在犹太人心间回荡起脉脉乡愁。
从这片山岗下来,我们一路下降,来到了一个修整的非常漂亮的公路旁。路边种满了高大整齐的椰枣树,我们用登山杖打了一些椰枣下来。这一小枚沙漠中的甘甜,可是联系阿拉伯人与犹太人间的文化纽带。从雕刻神像的枣砖,到建材乃至用于书写的枣叶,伊斯兰教的传播就是椰枣的种植之路。而犹太文明中“奶与蜜之地”的“蜜”,也是指椰枣蜜。据说这小家伙在希伯来语中有手指的意思,我们迫不及待将这美人指衔进嘴中。没有加工后那种发腻的糖味,而是自然绵密的甜,配上优雅的脂膏感,难怪建国之初我国还曾用来回笼货币,抑制通胀,真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果黄宗羲定律。
走着走着,烈日也成了落日出其不意造句,暗影中最后一点燃烧的金黄将今日宿地的侧影勾勒得如耶稣的面庞。阿尔贝尔村(Arbel),我们终于抵达。
末:阿尔贝尔-迦百农– 7.13 km
徒步最后一天,我的行程也最为轻松,从阿尔贝尔山一路下行,最后来到加利利湖湖边。
意想不到的是,终点前这一小段也还小有波折。从山顶下降的过程中有不少路都是直面悬崖,这可让队伍里恐高的人叫苦不迭。但由于有很多当地学生前来健行,为了不在狭窄的山道上淤塞,也只能硬着头皮前行。还好,山顶绝佳的视野舒缓了紧张。湖水明净有如青花瓷的光泽,视线所不及的远方,则是约旦河化身系住这枚绛珠的流苏锦带,连通更为宽和的羊脂玉-死海钱景峰
又走过些许罗马帝国时期的堡垒,渐渐被牛圈与农家的耕烟包围,耶稣的第二故乡迦百农(Capernaum)已在前方。被古罗马道路贯穿的这座城市,古时曾在此设立税关,而当时的一个税吏悠品网,后来就成了耶稣十二门徒之一。
之前我们都是从各个角度远观加利利湖,如今终于有机会感受湖滨的清新气息。当我们脱光鞋袜,踏入微凉湖水,才意识到快感乐园,耶稣之路就这样走完了。粘在脚上的沙砾,被涟漪送入湖泊的怀抱,看看回头的路,也没有足印。可正如耶稣当年,也从一个鱼龙混杂的小城走向超越时空桎梏的永恒,旅行中所有已知的体验,都会在将来为你带来未知的际遇。
山的对面,海的那边,所有这颗蓝色星球上仍未抵达的角落,都是我们和未来的约定,都是我们的,应许之地。
-End-
本文图文原创,请勿随意转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