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罗浮山百草油【视频】-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2018年度叙事-杨枫

发布时间: 2019-07-23 浏览: 524
【视频】|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2018年度叙事-杨枫

如果用一两句诗来概括我的2018年,会用什么?
早晨,坐在马桶上,读完某篇年度叙事点心拨号,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不到半分钟,脑子里冒出来的,是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美男难为。”
当然,我所去的并不是蜀地,但所走的,却很类似于蜀道。山,它就在那里,你必须去攀登,而且你知道,这座山后面,还有另一座山。而且相当多的时候,云雾遮断路途,只有山隐隐约约地存在着,云浓浓淡淡地存在着,路在哪里,落脚的那一刻你都未必知道。
但山就在那里,你必须去!

点击文中红字可以查看相关文章课程
2018年,是从一首歌开始的,叫做《阮籍》。
那时,我还在专门负责晨山学校双语部的文言课程,正在进行中的是《世说新语》。已经不大记得是被谁撺掇着,去写一首歌。歌词,曾经写过,甚至被刊登到《词刊》上,只是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不过还是在课余时间酝酿起来,其间,在手机上写过几句,很快又删除了。终于,在某个夜晚,晚自习下课后,窝在沙发上,侧对着茫茫黑夜,我写好了《阮籍》,发给魏强老师。
这首歌中,我尽量化用、借用阮籍自己的诗句、文章,以此勾勒出他苦闷的一生,最最重要的是,是尽可能去解读他的精神,——而这,恰恰是最难的。看起来潇洒飘逸的“魏晋风流”背后,其实是诸多“无可奈何”,想要去深入理解魏晋人物的核心,仅仅读几则《世说新语》的故事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马玲老师帮助下,我们对罕台版本的《世说新语》课程做了补充升级,选择性地引入《三国志》《晋书》里的相关资料,力争让学生对《世说新语》故事的背景有所了解。但补充升级也必须到此为止了,否则,《世说新语》的学习将陷入无边无际的资料的海洋。阅读更多的资料,以求有更深的理解,那是老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去做的,也是无止境的。
事实上,不论是断句,还是朗读,永无岛的这帮仅仅六年级的孩子们都做得相当棒。(当然,我是不满足的)尤其是他们每学完一个主题单元后的写作,有些时候呈现出来的文笔与思力罗浮山百草油,让人无法相信它的作者是一群小学生。
我忍不住想要试试研究性学习了。《世说新语》是一本非常适合研究性学习的书:按照书本身的编排,可以探究其所书写的时代精神的若干个主题;以人物为中心重新梳理,则可以观照生活在当时的的若干人物的风采,对于千百年后的我们思考如何在世上生存也很有意义。在天山读书会里,我带着七八个学生以书目顺序读了前四章,而在日常教学中,却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一月的时候,我们已经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到了竹林七贤。期末,我把学生分了小组,把东晋时期的几个主要人物分了下去,恰好每组一个,这个研究学习权当作他们的寒假作业。
春季学期第一周的语文课,就是各小组研究成果的分享。有做得很好的,如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一组,桓玄一组和谢安一组,也有做得惨不忍睹的。即使在做得较好的三组里,也有主要是靠组长一人撑起来的,甚至个别人在寒假里彻底消失。也有小组完全绕开了《世说新语》,凭借一个百度百科就完成了所谓的研究学习。这些问题的暴露使我极为失望仙魔道典,有些灰心,不过这却成为之后《三国志》研究学习的宝贵经验。

▲《世说新语》课程

▲《世说新语》课程,研究成果展示分享

▲《世说新语》课程,左侧是我的参考书
《三国志》课程开启之前,干老师、马老师和我坐在一起做了教研。一是确定学习的方向,二是如何避免《世说新语》课程研究学习出现的问题。客观来说,《世说新语》研究学习的开启是以此操之过急的尝试,虽然东晋时期的诸多人物的学习均有一定的示范的意义,但学生毕竟不清楚这背后究竟是如何运转与操作的。在学生还不知道研究学习究竟该如何学习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开始研究学习,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消失与逃避也就不可避免、情有可原,——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何况部分学生连读懂一些较难的文言文还存在困难屯溪一中。《三国志》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但在学生的研究学习之前,我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以《武帝纪》为线索,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三国史实;二是我选定某一个专题,做一个研究学习的示范,一步一步展示清楚,便于学生模仿。
那段时间,我是极其忙碌的。不过好在只用带文言课程,时间与精力也还够用。《武帝纪》,既是断句练习的材料,也是潜移默化地积累字词的材料,在课程能够利用的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老师必须为学生搭好梯子,节省他们的精力。《武帝纪》,在网络上能找到翻译,但却没有任何注释。学生做断句练习,需要的是部分字词、语句的注释,而不是翻译。找不到现成的,只好自己做。——这一部分,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这是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我很难做到沉浸其中,尤其是要对着书逐字校对从网上复制的《武帝纪》,还要将原文与注分开,又要将学生可能存在的字词障碍查字典一个一个注释上去。因为它是学生的断句材料,又无法询问学生哪个字词他不懂,又为了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只好觉着需要注释的都去注释。这项工作做起来简直烦不胜烦,我不得做大概半个小时就起来走几步,喝口茶,发会呆,再继续。最终,将近五万字的材料整理完毕,《三国志》课程开始。
一边带领学生句读阅读《武帝纪》,我一边又投入另一项准备中去——研究学习的示范材料。在此之前,我已经以曹操的几则逸事写了几篇具有研究性质的文章。但研究学习的示范材料,短了,不足以展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最终选择的是董卓之乱,一开始,我参考阅读了《后汉书》,但最终被干老师制止——既然是学习《三国志》,那就必须限定在《三国志》中,哪怕最终研究学习得出的事实并不真实,部分细节缺失,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厚厚的一摞《后汉书》被我搁置在一旁,但即使如此,从《三国志》中整理出来的相关材料也有六万多字。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的是确定某些事件的先后顺序,大事件的顺序是清楚的,不管是按照《武帝纪》还是《董卓传》,都能够很清晰地定位,但某些小事,只能确定大概的时间范围,只能反复翻看其他的相关事件,分析其因果。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很快就到来了,将相关的地点和路线标注在地图上。需要使用的地图是找了很多地方,最终利用“水经注”下载的卫星地图,印了一幅,挂在教室。将相关的地名标注出来之后,放大,根据其地势,推测可能的行军路线。为了督促自己,有一段时间,我每天完成一部分论文(事件的某一环节)的写作,放在公众号上。这又大概用了两周。
做足了前期准备,这一次的小组合作、研究学习效果比上一次好得多,虽然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并不是很出彩,但至少每一个人都动了起来,既有合作,又据自己所长承担某项具体的任务。每个人基本都大概清楚了如果自己要去做研究,大体上可以如何做。最理想的状况自然还是没有达到,依据地图、史实去讲述历史、分析每个人在局中的取舍。不过陈相贵,这本身也需要相当漫长的过程,在以后的文言课程或者其他的可能的学习中会逐渐获得巩固。


▲《三国志》课程超级贤婿,我的准备


▲《三国志》课程,研究学习

▲《三国志》研究成果展示
永无岛教室的《三国志》课程刚刚结束,星辰大海教室的《世说新语》课程就启程了。这一轮的学习,我没有再组织研究学习,而是降低要求、狠抓基础,细改断句,过关朗读。无他,这个教室的孩子是在五下开启《世说新语》,而永无岛是在六上开启的。事实上,这也不仅仅是半年岁月的差距,还有因为各种原因造就的基础方面的差距。好在,这群孩子在以老师为主讲的课堂上也津津有味——谁让魏晋人物的故事这么好玩呢!
春季学期结束,横在我面前的一座大山是《史记》课程。这是计划放在七年级的课程。
《史记》课程,在离开运城国际之前,跟随桃夭老师做过一些前期的准备。但对于晨山双语的孩子,经过已经完全不同的《世说新语》《三国志》课程,《史记》课程也无法按照之前做的路子继续下去。而且,在对初中三年的课程初步盘算之后,我觉着《史记》课程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做更扎实深入的学习。要知道,运城国际的第一届初中生需要在初一时把《世说新语》和《三国志》课程补上,然后再开启《史记》课程,而我根本不用面对时间紧迫的问题。
但是,该如何做呢?
这其实是我断断续续地思索了大半年的问题。也看过一些书,但多是大学教授的讲堂,基本上都是老师的讲解,——这对备课是既有好处的,但对于一群初中生来说,无异于催眠曲。这个时候,吕世浩的几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虽然他的几本书在我看来并不算好。在开学之初,教研组的共读书也被定为《批判性思维教与学》。是的,《史记》课程,我打算重点放在批判性思维上,尽可能地代入角色,思考其抉择背后的各种动机并作出评价。为用而读,这也基本上是我这一年读书的主旋律。刘欣美
七上的《语文》课本,按照深度语文的经典、典型、材料分类之后,值得细读细讲的没有几篇,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学习完毕了棠溪宝剑。期中考试后趔趄的意思,《史记》课程正式开始。
这一次,终于不用像《武帝纪》那样做注释,《史记》毕竟是最经典的史学著作,有各种注释版本,又以岳麓书社出版韩玉琦作注的最为好用。从《太史公自序传》开始,我们一篇一篇地学习下去。按照《批判性思维教与学》里提供的方法,提出问题,各自探究,小组交流,班级交流。为此,我又制定了详细了流程规范,在开始时让学生严格遵守,尽量让每位同学都发言且发言得到倾听与回馈。《太史公自序传》及《报任安书》,还有《孔子世家》进度较慢,待学生适应之后,后面的几个本纪学习速度则快了许多。学生提出的观点每每出人意料,不可小觑。后来,根据学习情况,又放慢了进度,但基本保证了学习效果。从最终的课程写作作品来看,差强人意。

▲2018年11月12日,《史记》课程开启

▲《史记》课程
12月中旬,《史记》课程不得不暂时告一段落,为其他书籍的共读以及期末复习留出时间。
这一学期的共读书籍我本没有做更多的念想,本打算将《史记》课程做好就很不错了,其他的诸多书籍,尤其是大纲要求必读和推荐的书籍,让学生自己读过,写一下读后感就好。何况必读的两本中保靖黄金茶,《西游记》是南明语文里五年级的共读书目,一年多之前他们的语文老师就带着他们做过细致的共读,需要认真考虑的,只有《朝花夕拾》了。
和《史记》不一样,《朝花夕拾》是我不喜欢的一本书,或者说我并不喜欢鲁迅,——因为初中语文课上学到鲁迅时那密密麻麻的语句解读笔记。时隔十余年后,再读鲁迅,我竟然喜欢上了他。于是,本打算费时一周的《朝花夕拾》共读,被我压缩到三天后又变成了一周。那时,学生已经完成了《朝花夕拾》的批注阅读,——批注得怎样,因人而异。共读,则抽出了三条线,鲁迅的身边人,鲁迅的成长经历,鲁迅的文化批判及教育观,从这三个角度分别梳理整本书,目标是——理解鲁迅这个人。
我也在书上做了批注,又给自己立了flag——将自己读《朝花夕拾》的所得记录下来,这就成了《朝花夕拾》导读的三篇文章。本打算继续将鲁迅的文化批判及教育观写下去,但已经有前人珠玉在前,不愿意再赘言,期末事务又渐渐繁多,最终作罢。而写下来时,更多的想的,是三五年后,再次教初一的孩子时,想看看自己那时比起现在,进步了有多少。

▲《朝花夕拾》共读·凌乱的板书
此外,还比较用力的是晨诵。六下的儒家课程有现成的资料,经典是常读常新的,再去上时,总会有新的理解和感触。毕业前的“青春赠礼”课程又是根据永无岛的这帮孩子重做,也是上得极有感触的。七上时的“致青春”课程却比较困难,因为必须要去找一些新的诗,并且是适合这群孩子的经典现代诗。在现代诗的茫茫大海之中,找到这样的诗已经不易,再做出能够和他们生命链接的解读尤为不易。最终,课上得好好坏坏,但已问心无愧。


▲毕业课程《青春赠礼》

▲《致青春》晨诵课程
12月,参加首届“深度语文”教研活动。当时,我正为《史记》课程忙得焦头烂额,家中也是矛盾重重,重重压力之下,老友口腔溃疡频频造访,说话都疼。但机会难得,最终还是硬着头皮上场。这是我首次参加这样大型的讲课,紧张是有的,但经验的不足是更为致命的。在之后的教研中、教学实录整理中已有反思与记录,此处不再赘述通房生存手册,仅为一记。
教室
这间教室,最初叫“永无岛”。
最初,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后来却渐渐讨厌jk金东旭,最终,又有些怀念。
喜欢,是因为我以为它的意思是“永无止境”,那时,我还没有看过《彼得·潘》。虽然我知道“永无”的意思真正意思是“永远不存在”,其英文“neverland”也指的是“永远不存在的地方”。我讨厌这样的永不存在田野在召唤,在一个永不存在的地方做什么?我一厢情愿地把它解释为“永无止境”,并希望生活在这间教室的人们追求超越、永无止境。
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这就是他们的永无岛,快乐岛,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的岛。于是我开始讨厌它。因为我不喜欢这样看似自由自在、快乐无边的生活状态,因为它骨子里带着的散漫、无所谓,以及事实上的空虚。
怀念并不是从永无岛教室消失时开始的,而是在此之前,在渐渐了解生活在这间教室的小飞侠们的过往开始的唐良智简历。他们带着累累伤痕来到这里,必须要有一个疗伤的场所,一段疗伤的岁月。这段岁月,要让他们去玩耍,去活动,去由自己做主尽情尝试,甚至去空虚,去散漫……永无岛的岁月,是一段不可缺少的缓冲期。作为老师,必须要耐着性子等待,又必须要高度注意,以便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最终,等待着他们舔舐好自己的伤口,抬起头眺望远方的时刻。
于我而言,如果没有这段岁月的疗愈、迷茫、散漫,我对他们而言,最终也不过是另一个控制者。正是因为他们迷茫过,痛苦过,所以当他们醒过神来,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时候,我才能够登高一呼,应者影从。
7月,我们必须要和“永无岛”告别,不仅仅是因为毕业,更是因为我们不能总生活在童年。
6月的餐厅,熟虑之后,我向陈校提出了想独自带班的想法,陈校应允。我知道,和雨师的合作虽然愉快,但事情没有完全压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是懒得费心费力去做的,这是我一向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这间教室带给我很多美丽的记忆,天山读书会,《哈姆雷特》演出……他们的毕业典礼,由我一手策划;关于他们的毕业课程《青春赠礼》我也上得非常用心(关键是很有感触),——我知道,有些人,此去,再也不见。

▲永无岛·天山读书会
7月离别,由永无岛教室脱胎而出的新班级由我接手,原来25人的班级,剩下了17人。走的几个,让我很是心疼,——谁不希望能教一些优秀的学生呢?既省心又省事,还成就感满满。还好留下的也足以宽慰我怀抱。
新班级名单定下的那个夜晚,我告诉段老师:“我会尽我所能,把这个班带出来,绝不让留下来的人感到后悔暗黑女王本传。”——这是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开学典礼
那时,我只知道班里的文综老师和理综老师,文综老师在八月的时候又突然毁约,理综老师没有挺过实习期……艰难的时刻,始终面对着。我一边焦虑着,另一边又放下了心,新来的巴丽老师,虽然暂时还不能够执行干老师所设计的文综课程,但至少在带着学生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着,文综基本无忧;王印临危受命担起生物课程,又带着学生玩出了各种“花样”,热情满满;曾经的不被家长接受的祥哥终于在数学课上站稳了脚,赢得学生的信服和家长的信任;曾经陷落过多位英语老师的H4,曹萍老师坚韧地存活了下来,并带着学生实现了转变……我在心底里把他们当作我的战友,事实上的确如此。如果这是一场战争的话,我们必须赢得胜利!我们必须以孩子的成长,验证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孩子的成绩,验证我们的课程理念。
活出晨山双语的风采,活出晨山双语的精神,这是这间教室必须担负起来的使命。
他们似乎也懂得。他们将自己的新教室命名为“沧海昆仑”——泛舟沧海,立马昆仑。
我们写班歌,写诗,辩论,演讲,跑步……不知不觉地成长着。
我知道,他们离那个目标还差很远,毕竟是一群“受过伤”的孩子,他们已经很努力。而我心里一直有隐隐的担心,担心从未面对如此多学业的他们会承受不住。好在,他们从最初的不适应挺了过来。
我已经说不清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可能是从晨歌、维佳几个人课间讨论数学题的时候开始的,也可能是从世臻嘴上说着无所谓笔下却愈发认真的时候开始的,也可能是从彬涵英语课上越来越大的声音开始的,或者是从卓尔、珈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学习英语开始的,也可能是从钧毅读写很慢总是写不完作业但从不肯懈怠开始的……

▲晚饭后的读书声
12月26日,晚自习第三节,我问他们:“作业多吗?”他们说还好。我问,“做完作业,感觉如何?”他们笑,“贼爽!”
我心里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地。我很怕他们受不了初中的学习压力,前一天,那是第一次所有的学科都布置了作业,不少同学最终没有做完。但他们都在认真地做着。第二天晚上,他们的自习明显比之前更好了,没有任何老师的督促。我悄悄地走到他们跟前,录下了一段小小的视频。

▲12月27日晚自习
29日的立校日,他们主动要求把上午的节目再排练一下,尤其是舞蹈。教室里地方有限,要排练,必须要把桌子移开,而桌子上满是书,搬动不易。他们竟不以为意,执意要求排练一遍。等到典礼已经开始时,我忽然想起还有好多事情忘了交代他们了。但轮到我们的沧海昆仑教室的时候,他们拼尽了全力,喊出了那八个字——
泛舟沧海,立马昆仑。
那时,我觉着,我再也不用担心这群少年了。
接下来要做的弄玉风云,无非是带着他们,和他们一起,去征服眼前的一座一座高山。

▲9月13日,课外活动时间,晨歌、维佳等女生讨论数学题

▲辩论赛前准备

▲10月10日,钧毅晚自习后补习英语

▲沧海昆仑·天山读书会,读完《社会心理学》后留念

▲沧海昆仑合影

▲这学期,我读了这些书
新的生命
知晓段老师怀孕神雕群芳谱,是今年年初的事,正值期末,我在忙永无岛教室萧山剧场演出的事情。
测孕试纸早几天就买了,段老师工作也忙,总是忘记用。忽然,她发了图片给我,试纸显示是阳性。熬到放学,虽然内心早已是欢呼雀跃,但我还是不动声色地回到宿舍。段老师开门,问:“知道我怀孕了,你咋想的?”我装得很淡定,“怀就怀了呗!能咋样?”
我已经开始计划为孩子取名字。男孩的想了一堆,女孩的也想了一堆。最钟意的,是杨婉如,如果是双胞胎,就一个叫杨婉如,一个叫杨婉若。这是我极为喜欢的一首诗,大学时和同学创办诗社,诗社的名字便是“零露”——“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丧尸生存手册,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后来又隐隐觉着女孩子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我家中一向是男多女少,而且不管是我这边还是段老师那边都没有亲属生过双胞胎……不过这都不影响我们做做生个女儿最好是龙凤胎的美梦。
美梦当然总是不能实现的。9月13日,段老师去常规孕检,羊水偏少,医生建议住院观察,第二天夜间,小宝贝就呱呱落地了,比预产期早了半个月。是个男孩。我的父亲很高兴,我和段老师却无所谓了,能顺顺利利生下来已经很好。后来我才知道,那晚,值班的接产护士面对段老师束手无策,紧急求援了一位年老经验丰富的接产士才有惊无险地把孩子生下来。但由于产道挤压,小婴儿的后脑勺上有一拳头大小的血肿,让我们很是忧心。
那天恰是周五,上午接到老妈的电话,下午放学,我就急急忙忙往医院赶。到时,段老师已经因为宫缩几乎站立不住了。接下来的周末,我和老妈都陪护在医院里,面对新生的宝宝,我们都有些手足无措,手忙脚乱,睡也睡不好。陪护假是无法想的,才开学十天,班里还没稳定下来,这个重塑班级的最佳时机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好在第三天,也就是周日,医生就告诉我们可以出院了。
出生证明没有去办,因为之前想好的好多个名字忽然之间又觉着不大好了。只好临时又去想,父亲想的名字我和段老师都不喜欢。好在出生证明也不急着办,我们就出院回家。但没几天黑巷少女,宝宝的黄疸便非常严重,不得不又送回医院,住进了新生儿科,不得相见,只能在孩子被接出来送去检查的时候才能见一会。抱他在怀里,他哭得有气无力,哭声像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一样,又瘦得像猴。段老师见了便心疼。
大概住院一周后,医生通知可以出院了。我立即请了假,带上老妈和段老师赶往医院。他的名字,也想好的,叫做景天,一种渺小却坚强的植物,小名就叫做天天。
天天虽然瘦牛牛考资小,却坚强地生长着。
整个十月,因为天天,我不得不两头奔跑,给他办各种材料,带他去检查。学校给了极大的支持,祥哥也能在我不在的时候坐镇一方,学生也日益省心。
天天是一个极为省心的小孩子,除了饿了或者拉了的时候哭,其他时候基本不哭。在三个月的时候就能够自己躺着玩很久,看完左手看右手。他极爱笑,你冲他说话,他就冲着你乐。我搬了小桌坐在他旁边备课,他往往抬了眼看着我。我扭了头看他,摸摸他的额头,他就又笑开了。九月十月的时候,我还需要在睡前喂他吃一次奶。十一月时,两三点的时候,我睡得迷迷糊糊,段老师爬起来给他换尿不湿,喂奶。而近一个星期邱如白,他忽然能从晚上七点多睡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我和段老师都能够安安稳稳地睡整夜觉了,早上临走的时候,我也可以和他说一声再见了。(好吧,我早上是六点半起床的。)给他喂奶也从不用担心他多吃或者积食,他不饿不哭,不饿不吃,吃饱了就用小小的舌头把奶嘴顶出来,绝不多吃。
2018年的最后一天,他终于开始吃手了。

▲天天来到人世间

▲9月19日,入院检查

▲12月22日
往年叙事:
图说我的2017
2016年度叙事·在路上之离乡
2016年度叙事·在路上之进城
2015年度叙事路在脚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