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米奇嘉年华【视频】- 姐弟恋、不伦恋:读完这些经典情爱故事,重新审视初恋这件事 文学-国家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15-09-18 浏览: 432
【视频】| 姐弟恋、不伦恋:读完这些经典情爱故事,重新审视初恋这件事 文学-国家人文历史


经公众号“一席”(微信ID:yixiclub)授权转载。
初恋对人来说其实是特别关键的,我们在社会生活里面可以看到,一个人失去初恋之后,越找越好这种情况比较少,在内心深处特别怀念的还是初恋。
为什么呢?首先从年龄上看,初恋一般来说比较年轻,比较单纯。爱一个人的时候,内心是最重要的,他会从直觉上一下子喜欢一个人。第二方面,年轻的时候没有很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他的投入感、对爱的彻底性比较好。
有时候你会舍不得把自己的全部决定放在这么一个初见上
我们的人生合优网,比如中国传统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等,好像生活是可以用一个流程来描述的。但这个流程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里边的那些片段。你的人生里面有没有一个精神的高峰,或者说情感的高峰、事业的高峰?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人生才会获得一种精神春灯迷史,这些东西会定义你这个生命是不是有价值。
在现代社会里面,遇到初恋或者说打开初恋,它的障碍比传统社会要大得多,因为人会疑虑,人面前有各种可能。有时候你会不舍得把自己的全部决定放在这么一个初见上,所以我们人性深处有时候对于初恋的投入可能是有所保留的。
一个人一生如果没有初恋的话,对生命来说是非常遗憾的。年轻的时候,你有巨大的冲力,你有这种向往;长大以后,成熟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这样一种心境了,再也不会有这样一种勇气了,你考虑问题的方式已经变了,参照系已经变了。
很多人把初恋当作一种训练,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问题
人生往往是因为初恋而美好的,因为有初恋,所以对生活的定义不一样。以前对生活美好的定义可能就是你有一个好工作,你的成绩很好,或者别人肯定你了;但是初恋之后你才发现生活是另外一回事,“美好”的定义变了。
你看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夫人弗里达写的回忆录,回忆她和劳伦斯的情感经历,叫《不是我,是风》陶朱公商训。

劳伦斯的夫人弗里达
他来我家时的情景至今仍浮现在我的眼前。他身材瘦削,两腿修长,步履轻盈,动作敏捷。初看去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杨肸子但他还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有一种用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具体的说是什么,我也说不清。
那个时候,弗里达已经31岁,有3个孩子。在英国,当时称这样的女性叫作“领扣已经打开的女人”,就是已经嫁人了。她的丈夫是个大学教授,这在英国传统社会里面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了。
这个时候,23岁的劳伦斯来到他们家,想请她的丈夫写一封推荐信,去德国教英语。
那天教授不在家,教授的夫人来开门,就在那一瞬里面,劳伦斯看到这个女人,忽然一下子满眼都是阳光。他回去给教授夫人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话说:你是全英国最美的女人。
当然女性的表达比男性要含蓄得多,其实在开门那一瞬,教授夫人看到一个年轻人,面容严峻,但是眼神里面透着一种非常凌厉的光。
一个女性爱一个人的时候,她不会去描述得很清楚,说“这个人很帅”怎么怎么样。教授夫人看到劳伦斯,心里突然感到一种东西,但她说不清楚。
后来他们毅然决定走到一起,私奔了。两个人压力特别大,整个社会排斥他们,但因为排斥反而获得某种幸福,因为不可能再过平常的生活了。
劳伦斯的故居在一个矿区旁边的镇,是那种中产阶级还算比较完整的生活,但劳伦斯就跟这样的生活告别了。他们当时写的书也不被接受,不被出版,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互相依靠才能有一种生活的继续。
很少有人真正把文学变成一种生活,而这两口子在与社会这么巨大的一种对抗里面,依靠文学,依靠创作,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最后建立起一个自己也没想到的生活。

在今天大学生活里面,我接触到很多人是把初恋当作一种训练、一种体验。因为初恋的成功率太低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概念,初恋不过是不恋白不恋,后来肯定不是跟这个人在一起,这就把初恋一下子瓦解了。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问题。
像这种初恋真是让一个人完全改变了
劳伦斯和弗里达转向了文学,如果没有这个初恋,他们还是搞文学,命运还是这个方向。但是有的初恋不一样,会让人从自己原来的追求方向上变成另外一个方向,这是初恋里面特别有力量的一部分。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剧作家,他的话剧《榆树下的欲望》特别地好。

但你不会恨我很久的,伊本。我不是世界上最坏的女人,你和我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我一看到你就知道。
一个农庄主的小儿子伊本,他特别热爱土地,而两个哥哥就想往城里跑。后来70岁的老爹宣布自己到世界周游去了,一年都没回来。三兄弟一看肯定死在外边了,一商量,怎么办细雪之舞?
伊本就对两个哥哥说,你们都到城里去吧,把地给我,我以后补偿给你们钱。两个哥哥一听很高兴,太好了,各得其所。
没想到,刚刚商量好,传来了消息,老爸第二天就回来了。还带了个年轻的妻子,老爸70多,妻子21岁,三个兄弟极为震惊。
第二天傍晚,这个伊本和他的后娘艾比见面了。两个人在进门的一瞬间一对眼,伊本马上明白后娘的出现是因为她渴望土地,她想通过这个婚姻获得土地。而艾比一眼就看出来,这个老三是她的死对头,他也爱土地,所以两个人就变成仇敌互相仇恨。
我们说人都成长在黑暗中,但自己却不知道。一个人一般是两重黑暗,一个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还有一个就是不太清楚世界的黑暗。夹在两重黑暗中间,一个人是靠一点微弱的光亮在看自己的人生。
所以伊本和艾比在微弱的光亮里面互相敌视,但他们不知道其实在内心深处他们是一种人,他们是真正的一个路子上的人。
有一天,两个人忽然爆发激烈的争吵,吵着吵着,艾比就对着伊本说尸王殿怎么走,别看你对我这么凶暴,我告诉你,你的内心里面是最爱我的。
这个伊本一听,简直莫名其妙,简直不能相信。
艾比说,我现在回我的卧室,五分钟之后你就会跟过来。伊本一听,简直可笑。他看她走,嘴里念念有词,“怎么会呢,怎么会呢”。一边说一边挪着步子,一会儿就站在了她的房间门口——两个人终于相爱了。
相爱之后两个人才发现,在土地之上还有更高的生活。我们在追求那么多东西,但是因为有了初恋,我们才发现生活其实有更符合内心的一种方向。

后来他们俩有一个私生子。伊本的爸爸一开始不知道,还高兴,以为是自己的。风言风语听到以后,搞清楚了,就故意挑拨他们的关系。
他跟伊本说,你的后娘原来跟我说过,她就是想办法生个孩子,生个孩子就可以得到土地。这一下子伊本就震惊了,搞了半天是中了她的计聚商通,一下子就敌视起来。
所以最后你看这个悲剧结局:艾比为了证明自己,亲手掐死了这个婴儿。但是伊本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发现孩子死了就去报了警,结果警察来捉他们了。
在警察来的路上,这一点空隙里面,伊本和艾比有一段对话,他忽然才知道所有的一切。最后警察来了,把艾比捉去,要绞刑。伊本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认为自己是共同谋杀,要跟她一起去死。
爱情里面,像这种初恋真是让一个人完全改变了,当然这种改变也是来自他们的内心。一个人在忙忙碌碌的时候都忘记了一点,其实你的内心深处永远不会丢失。
从远古时代,我们看见闪电会想象神,看见流水会感叹形形色色的未来世界、前世今生。我们心里永远不是停滞在表面的这么一个短暂的生活里,我们内心永远是性灵化的。
所以我们会在某一个时刻忽然体悟到自己的来路,体悟到自己内心的本在,我们一下子会打开自己,然后那些无稽的世界、物质的世界,一下子就会退后了。
这是初恋才能达到的一个境界,二恋、三恋、四恋的时候脑子已经变化了,你已经有对比了,已经有一个框架了,总的来说,是可以用理性来疏导的东西了。
不被理解的初恋其实是最深情的。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恋爱心理语言有一种误区:希望获得外部的肯定。我们有很多说法,比如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等等类似的条件句。靠自己的力量去排除是很难的,你内心深处总觉得是一种阴影,哪怕你很爱这个人,但是环境不肯定你,你总会觉得内心深处有惶惶。但是实际上这种不被理解的初恋往往更纯粹一些。
我们看杜拉斯的《情人》为什么很感人,如果放在一个正常的逻辑里面有点不伦,但是放在一个小说的环境里面,你觉得特别地好。

那个风度翩翩的男人从小汽车上走下来,吸着英国纸烟。他注意着这个戴着男式呢帽和穿镶金条带的鞋的少女。他慢慢地往她这边走过来。可以看得出来,他是胆怯的。
16岁法国殖民者的少女遇到华裔男青年,两个人都处在社会的边缘里面。女孩子尽管是一个白人殖民者,但是她在家里是不受重视的,所以你看她穿得都不协调,戴着一个男人的帽子,穿着一个镶边的鞋,浑身都是没有被精心呵护的样子双生乱,是在生活里被冷落在一边的孩子。
华裔男青年尽管有钱,但是他是被封建婚姻、封建家族统治的一个人,他特别不喜欢自己要去打开的生活泽稷网校。所以这样两个人碰到一起,立刻彼此之间就建立起一种命运的共同感。
两个人种族不一样,在当时的社会里面,他们的层级也不一样,他们会走在一起,这就显得比较另类。但是正是因为另类,它会排除掉所有世俗的杂七杂八,只有唯一的向往。

什么叫作边缘,就是知道不能实现,一旦知道不能实现,就会非常解放,非常珍惜,而且彼此之间不会有太多的压力。如果要期待永恒的话,各种细节都很敏感,风吹草动都会受影响。
男青年也知道,这个女孩子作为一个殖民者的孩子不可能嫁给他;而女孩子也知道,他要跟另外一个家族规定的女人结婚。因为都知道,所以他们就走出了常规的从初恋到成熟的恋爱、最后结婚这么一个轨道。
在我们中国社会,很多人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根本就不会开始,因为知道这个开始后面是没有结果的,但实际上它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是特别特别优美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里面以后会大量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面对?我们需要打开一个新的视角,在生活里面给这样的情感一个空间。
初恋可能不是托付终身的家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初恋确实不是你的落点,概括地说,初恋可能不是你能够托付终身的家。这里面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男女的差异。
从人类学角度看,男性去爱一个人,他真的是爱一个人烽禾影城,比较简单,就是看到这个人了,内心里很单纯地去爱她。
但是女性不同。在人类历史上、在传统社会里面,女性是从这个家到那个家,她从小就知道要离开原来的家,去另外建立一个家。所以她在对待情感的时候,会比男性要多一些东西:这个爱情是不是能达到一个家的要求鬼首传说。父母在给孩子的惯性上也会这样。
很多女孩子在谈恋爱的时候,一开始的出发点、触动点是情感,但是落实点还是要有一个家的框架。家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丰富、很多变的,比如说乡村的家、城市的家,在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家,都不一样。
在中国这么一个变化的社会里面,重要的主题就是城市化,这就会产生很多初恋的悲剧。很相爱的一对农村男女,来到城市之后,不一样了,女孩子想在城里安个家,但男的到了城市里面要奋斗很长时间才能够把这个家真正建成,这很不容易。
我们看侯孝贤的电影《恋恋风尘》,你看阿云和阿远,那么相爱的一对青年到了城里。阿远后来去当兵,阿云一直在等他,写了那么多信王中丙,结果临退伍前三个月收不到信了。

后来阿远接到自己弟弟的信,说爸爸不让我给你写信,但是我不得不给你写,阿云已经嫁人了。嫁给谁了呢?邮递员。
阿云是个很老实的女孩子,阿远当兵了,她接触最多的就是邮递员——整天互相写信,结果跟邮递员熟悉起来。而这个邮递员不管社会阶层再低,但他是个城里人。所以阿远最后被分手,非常痛苦,站在面向大海的悬崖上面哭。
晚点名时没有阿远。他立在碉堡顶上,那么高,也不知如何爬上去的,给人怪诞怖异的感觉。他把阿云的信,一叠一札都撕碎掉,扔到空中表音密码。
最后阿云带着新婚丈夫回故乡,连阿云的爸爸妈妈都不想理她。从乡村的父母来看,你这样做太不好了,但是从女性对生活的期待上,她也有自己的无奈。
从“感觉”出发,在“理智”结束
初恋为什么会消失?一开始从感觉出发,最后在理智结束。这就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一个青年社会化的过程微忧青春日记,社会给人提供理智,社会给人提供不停复杂化的标准。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黛茜,你说她不爱盖茨比吗?她年轻的时候跟盖茨比谈恋爱,最后真正要跟一个大富翁的儿子汤姆结婚的时候,下午要出嫁,上午在那个屋子里哭,哭得那么痛苦。
“喏,心肝宝贝。”她在拿到床上的字纸篓里乱摸了一会,掏出了那串珍珠,“把这个拿下楼去,是谁的东西就还给谁。告诉大家,黛西改变主意了。就说‘黛西改变主意了!’”
为什么呢?因为她原来是爱盖茨比的,盖茨比又英俊又聪明,就是缺钱。所以黛茜从这一点一衡量,冷静下来,就不能嫁给他。从理智出发,她嫁给汤姆特别好,她后来就出嫁了。
黛茜的这个选择里面,就是我们经不起社会的格式化。社会的格式化使人脑子里产生了一种逻辑,对生活的解释、对生活的定义就会越来越平衡,也就是说人生的加法越做越复杂,同时欲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初恋承担不起这一份重担。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莫泊桑的小说《幸福》,写两个人私奔,跑到一个荒岛上能够相爱终身,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地幸福。但如果他们不是跑到意大利的荒岛上,而是跑到罗马去了,面前是各种五花八门的商店,社会上每天散发着种种消费的气息,这两人还能维持到底吗?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要追求纯粹的情感,追求高远的情怀,好像说起来都是这样的。但实际上潜在的那些广告,无形的那些视觉上的刺激,它悄悄地移植给你很多很多东西。
所以你内心里面其实埋藏了太多的欲望,到一定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会释放出来,它会化为你的逻辑。这也是一个大的问题。
知道了自己的极限,内心深处也就甘心了
分手也会使人产生对自己的重新认识。
我们一生活得其实是非常地朦胧的,什么叫作朦胧,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自己最高能做到什么,最低能做到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是在对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度过一生的。
但是,初恋有时候会推动你去触摸激情鳌太线,看看能不能达到,你终于明白自己是个什么人。
像乔伊斯写《都柏林人》,这个短篇小说集里面有15个故事,其中第四篇叫《伊芙琳》。

詹姆斯·乔伊斯
伊芙琳这个女孩子过的是一种很平淡的小市民生活,后来她爱上了水手弗兰克卫斯理之老猫,弗兰克要带她去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去打开一个新的生活。伊芙琳就特别高兴、特别兴奋,要摆脱原来这些灰蒙蒙的日子。
我们在恋爱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初恋显得人好像焕然一新。在这个焕然一新里面,他根本就没有想过那些困难、压力。所以那种启动很快的初恋往往很不靠谱,没有把这些东西真正地在心理上消化一下。
伊芙琳跟弗兰克约好,第二天早上灰蒙蒙的天,两个人朝着码头跑了。码头上人山人海,弗兰克被人流冲到前面,伊芙琳在后面一点点距离。她只要跨过一个栏杆就可以上船了,结果没想到就在栏杆那个地方,她扶着那个铁栅栏,一步也迈不动。
这是有高度象征性的,跨过这一步以后,新的世界是完全不知道的,而原来那个生活尽管很差,但是是可知的、可预计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可依赖的。
我们很多人就会卡在这个关键口上,宁可过那种在自己心里面落满灰尘的生活,也不去打开有点惊心动魄的新世界。
伊芙琳在那一刻非常绝望,她扶着栏杆,看着弗兰克。弗兰克回头看她,说伊芙琳,快来快来快来。结果他看到伊芙琳的眼神里面没有什么惜别之意,甚至也没有一丝爱怜的神色。
她对他板起一张惨白的脸,无可奈何地,恰如一只走投无路的动物。她茫然地瞅着他,目光中既没有恋情,也无惜别之意,仿佛望着一个陌路人。
当然,伊芙琳也明白了,自己做不到这样一种向远方的生活,因为以往的二十来年,已经在内部把她的灵魂给消蚀掉了,所以只有在脑子里浅浅的一层愿望使她要私奔香港奸杀奇案,但是真正行动的时候,已经没有力量了,而这正是我们今天很多人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在谈爱情,谈向往,那不过就是谈谈而已,真正要去动是动不了的。真正要去动还是要找那个现实的,还是要找车子、房子。
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极限,内心深处也就甘心了,那就建设一个小生活。这也是让人有点伤感、但是可能在某个历史阶段普遍存在的状况。
就因为有这么一个不爱,她跟原来的生活做了一个告别
初恋里面的分手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个坏事。在初恋的放下里面,有时候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也有时候是因为看到了新的世界而放下了初恋。
英国作家福斯特写的《印度之旅》,后来大卫·里恩把它改编成电影。米奇嘉年华奎斯特这个英国女孩子到印度是去看她的未婚夫,这个未婚夫在英国殖民社会里是一个特别标准的好青年,忠于职守,又英俊,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婚对象。

但是到了印度之后,奎斯特先去看了那些充满了性爱雕塑的神庙,后来到了山上,进了那种原始的山洞里面,忽然感受到了一种震撼,原来固有的白人社会建立起来的那套东西,都在那个震撼里面消失掉了,她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回望这个山的时候,看到那么多英国人对印度本土人的歧视,深深感到痛苦。忽然一下子明白,那一刻,她发现自己已经不爱未婚夫了,就因为有这么一个不爱,她跟原来的生活做了一个告别。那个印度医生被诬告的时候,她最后终于站出来,为他洗清,站在整个白人社会的对立面。
在未来的生活里面,你的有些初恋肯定是会被放弃的。这跟我们以前传统社会里从从头到尾的观念是有变化、有冲突的,因为原来的初恋是建立在原来的期待、原来的生活里,变化的生活使你成长,使你打开,使你不断地延伸。
在这个时候,你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感知,你再真正地进入到更有深情、更有内心深度的情感。这在我们未来生活是非常常见的。
几十年前我们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人只在一个单一性里生活,我们认定的情感轨道就是从头到尾、白头到老。不光是情感,其实我们整个生活也是一元化的,除了种地还是种地。
今天就完全不一样了,今天在你的这个生活之外还有别的生活。什么叫远方,什么叫生活在别处,今天我们在这个地域上是大大地拓展了。拓展以后,你的初恋和分手放在这个新的历史语境里面的意义变化了,价值也变化了。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特别珍惜初恋,另一方面要特别珍惜分手。我觉得不适合把分手作为一个特别悲情的东西。当然,在今天的社会里面,有的初恋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悲剧,有的初恋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永恒。希望大家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