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泗玥砭石【视频】赵启正:擦亮一颗东方明珠|见证-51听

发布时间: 2020-05-01 浏览: 418

【视频】赵启正:擦亮一颗东方明珠|见证-51听



赵启正
1940年出生于北京,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核物理专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公尝鲜期,他出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全程参与浦东的规划和开发。他因此被称为“浦东赵”。
1978年,38岁的赵启正刚刚获得上海市和航天部“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他并没有预见不久后由“核工业专家”到“社会管理者”的转变。他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也是知识分子式的。
赵启正:“那时候有两点我是特别兴奋的:一是宣布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样就把我们当做国家的主人,我们也是国家的先进部分了;第二,因为改革开放我可以和外国的同行交流了,这样我就很容易来判断我的科研水平,同时吸收外国同行的经验。”
浦东成全国第一个新区
1984年,千里之外的深圳特区迎来了邓小平的第一次视察。也是在这一年,赵启正告别原来的业务单位,前往上海市委报到。当时,中央提出干部提拔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赵启正作为年富力强的知识型人才走上了市委领导岗位,从此成为一个城市管理者。六年后,国务院决定开发浦东,又两年,浦东新区正式设立。赵启正与浦东一起,开始了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

赵启正:“如果这个试验出现闪失,那整个中国的收入就会减少,所以这是谨慎的。在5个特区之后,经过了10年才宣布开发,这是中央的一个谨慎。这样,上海取得了一个新区的称呼,这是全国第一个新区方缪神探。”
记者:“那它的重要的意义在哪?”
赵启正:“最初的任务就是在长江流域振奋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把上海建成一个面向国际的经济、金融、贸易城市汪小壹。”

日历已更新至1993年,曾经负担全国财政收入1/6的上海,要再成为带动长江经济带的龙头。而浦东,就是这条巨龙的眼睛。主政浦东的赵启正只争朝夕,沉默而实干,他想用实干画龙点睛。
赵启正:“人家也不以为你们上海浦东开发就能这么快,就能这么顺利。在开发当中也有些辩论,比如说90年代初有人说了‘特区新区可以不搞了,你们已经很优惠了,不应该再优惠了’ ,有个大辩论。当时我说了,别忘了小平同志的教导,我们不要争论了,闷头好好干吧。我跟浦东研究室说,‘这个问题不要辩论,咱们以实际行动坚持做就行盖革计数器。’ ”
把五个方案合成第六个方案
一个现代化的新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规划玩尽杀绝2。他们提出“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因为上海的改革不仅牵动上海和周边地区天贸钢铁网,还要面向长江流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1992年12月赵启正在临时租来的农民开的饭馆看浦东规划图
赵启正:“我们没有设计现代市区、综合设计的经验,我们就摆着好看,说不出里头的逻辑来。当时规划请了五个国家最好的设计所,每家给一个陆家嘴的地图,各自设计,然后拿来图纸和模型。最后由中国设计师把五个模型的优点综合成最后第六个模型,这就是现在做的。”
记者:“把这五个方案合成第六个方案,不会担心有四不像的风险吗遗忘河之水?”
赵启正:“这就看我们的水平了。你比如说,空气会污染的,人家就说了,我们这楼,风的力学上是有利的。啊?还有这么个说法?采光,一个楼挡一个楼,阴影就来了,天还没黑呢楼里就黑了……这些概念我们哪有啊?所以我不敢说我们的方案就是绝对好,但是经过这一折腾,比闭门造车不知好多少倍。”
记者:“最终这个方案是严格按照技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吗?有没有行政(力量)去干预它?”
赵启正:“我不许!你没有权力去干预!原来我们设计的是平均20平方米一个职工化学金排,现在看来大概15个平方米就已经一个职工了,我们就细到这种程度。”
这套事无巨细的浦东方案里囊括一系列至今仍在全国被广泛应用的管理思路:比如,“浦东开发不只是项目开发,更是社会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形态开发服从于功能开发”;比如“金融、基础设施和高科技先行”,又比如“一流党建带动一流开发,勤政廉政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等等。

1993年赵启正陪同老布什参观浦东发展模型
赵启正:“当时有很多地方(提出)叫做‘筑巢引凤’,‘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等,我都认为这些话是不可靠、不确切的。我们就把这个建设分成什么呢曲洪禹?功能和形态。”
记者:“就是说我们的区域规划也好,其他方面的建设也好,要服从于这种功能的区划陈小涛?”
赵启正:“不错,功能在先,形态在后。真正建好之后还得继续做功能开发,我们浦东是个两三岁的孩子,他要长大的,因此给他做衣服要大一些。最后只证明(我们做的)还不够大。”
记者:“我们现在提出来的一些倡议也好,战略也好,是不是也适用您的这样一个提法?”
赵启正:“适合。就是刚才我说的,一定要注意存在感这个词。什么意思呢?上海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是个交通发达的地方泗玥砭石,是海陆空都能贯通的地方。这里也有缺点,土地是贵的,不是按亩来卖的,是按平方米来卖的。那么,你来不来?我把话说前头。”
通过浦东开发振兴上海
从规划到基建,把钱花在不显眼的地方,这是改革组织者对城市深沉的爱和承诺。浦东新区开发的第一个五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达到了220多亿元,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内环线等十大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连接浦西、“东西联动”,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城市面貌。

1995年9月19日赵启正陪同时任奥地利总统克莱斯蒂尔参观东方明珠
赵启正:“通过浦东开发振兴上海,面向世界去对话,是这么说的。还不够,我又说了,亚洲太平洋有一条经济走廊,从东京、神户经过汉城、上海、台湾、香港、科隆坡、新加坡。他们的腹地加起来占全世界的GDP,当时我记得是16%。一路城市一路明灯,相互映辉。那么,这条走廊的中间点是哪儿马唯中?是上海大乳牛奶女。”
随后的1996年—2000年,浦东新区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00多亿元,建设浦东国际机场、浦东国际信息港、浦东深水港一期工程等。到20世纪末九龙岛四圣,这些重大工程,构筑了现代化新城区的框架。
记者:“浦东经验放到今天可以复制吗?”
赵启正:“部分可以。”
记者:“能复制的部分在哪儿?”
赵启正:“精细规划就要复制,功能开发和形态开发的关系可以复制草帽饼的做法。”
2017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超过8700亿元,它的发展仍然有长足的后劲。而赵启正,这位参与和见证了浦东起步腾飞的老人,已经远离了那片仍然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热土莱山一中。他有了充足的时间观察它,思考它。

在金茂大厦前面的一座民国时期的宅院中,赵启正抬眼望到浦东的摩天建筑
见证者说
“从浦东的第一个楼开始,一直做到1997年末,我见证了浦东开发最重要的起步期。浦东的历史建筑很少,只有在陆家嘴有一个陈氏故居,这是清末规划民初建成的,于云霆这个我们保留下来了。记者来拍浦东,我说请你把镜头蹲下,由下向上,把屋檐和摩天大楼一起拍下来宅门记。他说,这解说词是什么?我说,‘上下五百米,前后一百年。’ ”
——赵启正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李启红,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在这场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的伟大变革中,有多少波澜壮阔的征程,有多少值得铭记的时刻?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踏着40年历史轨迹,寻访到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记录他们的回忆、思考和展望。
中国之声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特别报道
《见证》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高岩、魏漫伦
审稿:沈静文
记者:张明浩、吴善阳、傅闻捷
音频制作:王敏
旁白:郭静
视频审稿:王磊
摄影摄像:刘梦雅
新媒体编辑:付慧敏、柴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