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比利珍【视频】赤峰巴林左旗、美丽上京、大辽首都、我的故乡!-掌上巴林左旗

发布时间: 2020-04-19 浏览: 349

【视频】赤峰巴林左旗、美丽上京、大辽首都、我的故乡!-掌上巴林左旗

掌上巴林左旗每天5分钟洞悉一座城市


巴林左旗简介
巴林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向西南延伸处,西辽河支流乌尔吉伦河中上游地段,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4′~119°48′,北纬43°~48°48′之间。东与阿鲁科尔沁旗为邻,西南两面与巴林右旗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交界。总面积6644平方公里,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林东镇位于旗境中部。巴林左旗是"富河文化"的发祥地,大约五千余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十世纪,契丹建立辽,在此建都--上京临湟府,一时成为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旗,隶属昭乌达盟。民国时期属热河特别区,解放后复属昭乌达盟,曾为昭乌达盟所在地,1983年撤盟改市制,改属赤峰市。
巴林左旗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期,有远古先民创造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夏商以降至战国,为山戎、东胡地。汉至西晋,为乌桓、鲜卑地。十六国迄隋,先后为契丹及库莫奚地。唐贞观二年(628年),契丹举部降唐,本地属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以大贺氏8部为基础设立10州罗威拿犬,并置松漠都督府(今西拉木伦河北岸林西县樱桃沟古城址),本地隶属之。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幽冥鬼船,松漠都督李尽忠叛唐自立,松漠都督府遂废,此后本地属突厥。开元三年(715年),契丹首领李失活率部归唐,唐于翌年复置松漠都督府,本地隶属松漠都督府,总辖于营州东夷都护府。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林柏光,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瓦解,契丹贵族涅里(又作泥里或雅里,耶律阿保机七代祖)重建遥辇氏部落联盟,本地为涅里亲领的迭剌大部,仍隶于松漠都督府。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此后本地辖于回纥汗国近百年。回纥汗国被黠戛斯推翻后,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在其首领屈戌的率领下重归于唐,唐视契丹为属国,承认屈戌可汗地位,授以“奉国契丹之印”。当时本地称“西楼”,为契丹“总知军国事”的于越王所在地。辽:本旗为辽上京临潢府所在地。唐天佑四年(907年),总管契丹部落联盟兵马大权的于越王耶律阿保机,经过部落选举的仪式取代了遥辇氏世为契丹可汗的地位,于正月庚寅在本地即皇帝位,是为辽朝开国之始。辽朝在本地的行政建置有京、府、州、县四级。金朝时期:本旗为临潢府路之治所。金初沿袭辽制,本地仍称上京临潢府。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金都会宁府建号上京,本地改称北京临潢府,置北京路都转运司于此魅世红颜。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朱砂泪,改北京为临潢府路,以北京路都转运司为临潢府路转运司,寻罢。从此本地免去京号。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建中都于燕京,为置陪都,以大定府(即辽之中京)为北京,于本地置临潢府路提刑司,掌管一方刑狱事。同时改临潢府总管为府尹,玖竜仍兼本路兵马都总管。临潢府隶于北京路,领5县、37堡韩熙庭。5县为:临潢县,“倚,有金粟河”。长泰县,“有立列只山,其北千余里有龙驹河,国言曰喝必刺食人女,有撒里葛老睹地”天才警察。卢川县,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以黑河铺升,原隶全州,后复来属,有潢河。宁塞县,泰和元年(1201年)五月置,有滑河。长宁县,辽永州永昌军故名,太祖天辅七年(1123年),尝置节度使,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废州来属。元朝时期:本旗为特薛禅后裔世袭领地,先属应昌府路,后属全宁路,隶于中书省。特薛禅为弘吉剌氏,是元朝的功臣国戚。元太祖九年(1214年),成吉思汗在迭蔑可儿驻夏时,将西起今锡林郭勒盟南之阿巴哈纳尔,南达落马河(赤峰)东接扎鲁特,北至兴安岭南段的大片土地,分封给特薛禅之子按陈、火忽、册那颜等锦衣为王,本旗为特薛禅次子火忽领地。火忽一系长子在西域为将,次子无王封,其族众及所分农土皆由特薛禅长子按陈一系统领。按陈于太宗四年(1232年)由窝阔台汗赐银印封为河西王,命其统国族(指弘吉剌惕部众)。火忽族众隶属之。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应昌府升为应昌路,由按陈之孙济宁王管领,本地隶属之,为济宁王分地。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全宁府升为全宁路,由按陈之曾孙鲁王碉阿不剌管领,本地改隶为鲁王分地。顺帝至正初(1341年),应昌、全宁2路具罢,本地改隶鲁王马某沙王傅府。至正十四年(1354年),复置应昌、全宁2路,本地仍隶于全宁路,为鲁王分地。明与北元时: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明朝于鲁王故地置全宁卫,以降人故元知院捏怯来为指挥使,本地隶属之叶蓉然。全宁卫不久即废。永乐后本地改属泰宁卫,隶于奴儿干都司。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明朝设置的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称兀良哈三卫)为北元所破,属于喀尔喀万户内五鄂托克之一的巴林部兼并了泰宁卫,此后本地隶属北元巴林部,为兀良哈北境。清朝时期: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巴林部脱离北元归附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苏太华系,后金在硕翁科尔地方,为已归附的蒙古诸部划定牧地,始将巴林部划定在今巴林左右二旗及林西县的地面上。崇德元年(1636年)九月,巴林部被编成两个牛录旗,由巴林台吉阿玉石和满珠习礼分领,本地属满珠习礼旗。旗下辖牛录17个(约三个半甲喇),有兵丁5100人(其中甲士360人),共880户。顺治五年(1648年),又在牛录旗的基础上将巴林部编为巴林2旗比利珍,本地为巴林左翼旗,下辖16佐,隶于昭乌达盟。是为本地建旗之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政府置乌兰哈达厅,本旗隶属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升热河厅为承德府,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本地汉民隶属赤峰县。民国初年沿袭清末建置。民国12年(1923年),热河巴林垦务局林东垦务分局设立,本旗开始大量放垦蒙荒。随着巴林2旗汉族人口的逐年增多,遂有建县之举。1925年,于本旗贝子庙建立林东设治局,代行县政,隶于热河特别区。1932年8月,林东设治局正式升为林东县。自此,本地实行“属人主义”的旗县并存体制不笑浮图,旗辖原巴林左翼旗未垦之地,仍隶昭乌达盟;县辖巴林左右2旗全境,隶属热河省。1933年3月1日,日本侵占林东,本地沦陷。同年7月,撤销林东县,废除蒙旗札萨克制度,建立伪巴林左翼旗公署,隶于伪满兴安西分麻凯省(1934年11月改称兴安西省)。1943年10月1日,伪满洲国并兴安各省为兴安总省,本旗伪旗公署隶属之。1945年8月10日,日本侵略者败逃,伪旗公署垮台。13日,由林东地区上层人士和子章、马真吾等人组建了林东维持会,维护地方治安。1945年12月1日,撤销林东维持会,由和子章组建了地方临时行政机构巴林左翼旗政府。1946年6月1日,中共热北地委于本旗建立第一个人民政权——林东行政委员会,和旗政府同属于热河省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1947年11月25日,林东行政委员会与巴林左翼旗政府合并,改称巴林左翼旗政府,隶属于热河省昭乌达盟政府。1949年5月1日,巴林左翼旗随昭乌达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4年3月,巴林左翼旗人民政府改称巴林左旗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成立巴林左旗革命委员会。1969年7月1日,巴林左旗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1日,巴林左旗随昭乌达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1年7月,撤销巴林左旗革命委员会,恢复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名称。1983年10月,实行市管县行政体制,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巴林左旗隶属之。至今。

软文:网络 | 编辑:HL
不是你哭了,就有人来哄;
不是你痛了,就有人心疼。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