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松隆子告白【视频】跟着“菜叔”找好茶:人对了,茶就对了-来不来嘛

发布时间: 2020-03-22 浏览: 447

【视频】跟着“菜叔”找好茶:人对了法师路,茶就对了-来不来嘛



作者 | 叶小果
编辑 | 小太阳
民间找茶人“菜叔”专访
“请问菜叔在这里吗?”8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来自武汉的80后创业者小辉,推开“一或”的办公室大门。
“我就是,请进。快来坐下喝茶。”网名曾叫“叶小菜”,如今习惯被年轻人称作“菜叔”的叶武,从茶案前起身,热情地招呼这位慕名而来的客人。
70后的叶武,身材清瘦,身着黑色T恤,胸前印着一行大字“民间找茶人”苍之封印。自2015年8月8日创办严选茶叶直供平台“一或”以来,他和团队以“民间找茶人”的身份,走访11个省、19个茶叶产区、100多座茶山、140多位茶农瘰螈,只为找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好茶。

以“找茶”为切入口,深耕于茶业领域的“一或”通过一次次实地找茶之旅,一头连接藏于大自然深处的茶农,另一头连接热爱品茶的各路粉丝泪妾,在市场与情怀之间探索着巧妙的平衡点。这也正是叶武吸引小辉等创业同道前来交流的原因。
01初心
出生在湘西北边桃源县农村的叶武,对茶叶的最初认识是小时候每天一早母亲泡一大壶茶,全家人都直接倒着喝,或者给客人筛茶,但都只是简单地用开水泡茶,至于茶叶的口味、做法、泡法他都没有专门关注过。
大学毕业后,叶武进入一家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从事销售工作。2001年,他在厦门出差时第一次喝到功夫茶雷武九天,才明白原来茶有那么多层次的味道,并且茶可以“利尿”、“醒酒”。此后,叶武开始喝功夫茶,有空时也琢磨茶叶。
2011年,叶武从IT行业转行到生态农业,他担纲茶叶项目,在12个山头种植了2000亩茶树,10多个品种。从开荒,到育苗,确定种植规范,加工工艺,做产品,规划品牌和营销..... 叶武和一群茶学专业专家、大学生一起挑过牛粪棣怎么读,写过文案,全面接触和管理茶叶供应链。
2015年4月,茶叶产品上市,叶武的任务完成了,就选择离开。当时他意识到,那种重资产和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过于沉重,“茶行业不缺简单的生产,缺乏的是好的产品理念,以及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方法”。
基于在茶行业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加上自身对茶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叶武决定从“小切口”进入,做一个有趣又有意思的轻公司,致力于连接茶农和消费者,减少中间商,缩短购物链。
于是,叶武找来两个90后前同事:“李校长”、旭哥,开始组建团队,创立自己的品牌“一或”。8月8号,“一或”的微信平台正式上线。

“一或”是叶武老家的方言,一层意思是“靠谱”、“没问题”;另一层意思是,“一”代表专心做茶,“或”表示以后可能会有其他的机会。
“我去过国内很多美丽的茶园,想把它们产出的优质茶叶带给大家。”叶武如此介绍一或的初心。“中国有700多万茶农,不缺种好茶和制好茶的人,茶源于中国融在生活,想喝好茶的人也很多,但他们就是遇不到,我就是想让他们遇见。”
02找茶
“茶叶是阳光雨露下工业霸主,自然与人共同的作品,不同的地域,不一样的人们,创造着不同的茶饮。就像时光柯林杯,每一刻,都不一样。地域产生距离,让发现和选择茶叶变得困难。作为民间找茶人农用水带,一或与同样热爱茶的人们深入产地,寻找、发现、筛选、传递,将这淳朴而智慧的劳作作品呈送到人们的面前……”叶武这样描述一或的“找茶人”使命黄金增幅书。
绰号叫“李校长”的李宗舜,是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专业毕业的,他表示“找茶人”更关注茶的本质的理念,尽管很多同门师兄弟都做了茶叶批发、品牌营销等行业,但他觉得把时间花在找茶上更有意义。
在叶武的黑色T恤胸前,除了 “民间找茶人”,还印着一串字母:Yunnan,Sichuan,chaozhou,Wuyishan,huangshan,Taiwan, japan,SriLanka……这正是一或团队的找茶目的地。
从2015年开始,一或团队先后深入全国19个茶业产区寻找坚持健康种植的茶农,总计找茶21次,每次找茶最短5天,最长17天。
“找茶就是找人。”叶武认同日本匠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人对了,茶也就差不多了周嘉仪。”

一或要找的茶,叶武总结,“就是真实、安全、好喝的茶”。相应地,一或要找的制茶手艺人,一是坚持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不使用化学农药、不过度人工干预;二是传承的基础上,努力把茶做得纯净、本味、好喝的人。
每次出发前,一或团队会通过茶农和专家介绍,朋友圈打听,网络搜索、阅读专业书籍等对各大茶区做基本了解,从生态、种植方式、工艺、产品特点等方面锁定要寻访的茶区;确定产区后,团队会做出茶区攻略和路线图,再一家家陌生寻访,深入茶叶的种植和加工环节。
“我们找茶的过程,白天行走茶山,品尝,感官确认,晚上分头整理白天的资料,如果不及时,当天的感受很容易忘记。”叶武作为团队的老大,每天总是精神抖擞,一路上既当司机,又要处理各种大小事务。
对茶园的第一次拜访,主要看是否打农药或除草剂,筛除那些不符合生态种植的茶园。对于符合标准的茶园,团队会进行二次寻访,并从采摘、施肥、加工卫生标准、环境及整体销售情况等方面判断是否有合作价值。
与一或合作的陈老师,在云南从事制茶已经第22年。传统的云南红茶,在当地产量很高,工艺好的却很少,品质总是偏涩,柔和度不高。叶武介绍,“陈老师经过研究,将制作工艺做了改进,他的作品特点是甜润,喝下去口腔和喉咙非常水润舒适,因此我们找到他的茶,非常惊喜,到现在都是持续合作。”
一或在黄山找茶时,张叔的茶园在黄山南门之上,天都峰下面,爬上去700多米的海拔。张叔说,“我们的茶不打药不施肥,因为我觉得自然界本身就是万物轮回,你看森林几千年树木不打药不施肥照样好好生长,人也可以自养自足,独立生长。”从一个茶农的口中听到这句话,叶武感到非常震撼。
今年叶武在武夷山桐木村寻访到的彭叔,家里制作正山小种。“他话不多,制茶极为认真投入,喝了一泡他制作的正山小种,采用无烟的新工艺制作,口感清甜,并且多次冲泡后口感依然稳定持续。最终,我们的正山小种,也是敲定和他合作。”
找茶的过程,也是一次以茶区为目的地的别样旅行。最初只有叶武和李宗舜去,后来身边的朋友愿意随行去体验找茶之旅,于是他们就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出找茶邀约,并且专门建了“一杯故事”找茶微信群,除了每天最新鲜的找茶资讯,还有不定期的好茶、手信、纪念品、美食小吃限量免费分享。
03评茶
确定合作意向后,茶农会把样品寄到一或团队手中,团队将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要选“好喝”的茶。
每当找茶结束回到城市,叶武就马不停蹄地到处去做分享。在内部评茶师审评的基础上,叶武从各行各业、专业和非专业的客户中挑选了15位“严选试喝官”,请大家品尝并给出意见,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口感、香气、滋味、以及不同场景饮茶的需求。
测评标准包括外形、颜色、香气、味道等方面。
“怎么看外形?除了泡之前,泡之后更加能看到茶叶本来的形状。”叶武强调戴碧芝,亮丽的颜色是好茶的标志之一,茶叶中自然的色素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果一个茶泡出来是浑浊的张倚雯,那它的品质不会好。
闻茶汤,闻杯盖,喝完闻杯底,则是通过各种方式闻茶叶的香气。注水、茶汤、杯盖、杯底,茶叶的香气会留存在这些地方,靠人的鼻子可以发现它们的特质。
对于中国众多的茶来说,松隆子告白有一些通用的好茶味道标准,包括香、甜、回甘(苦涩之后感觉到的甜味)、顺滑(没有颗粒物的感觉,茶水很顺的通过喉咙)等等。“每一种茶都有它的特点,我们评测每一款茶的时候,都会侧重去喝那几个关键点。”叶武表示,“综合来看,我们选择表现最好的一款,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04测茶
SGS检测是一或在评茶之后做的事情。SGS是全球最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
“如果已经确认一款茶在品种、种植生态、海拔、劳作干预、口感等前提合格的情况下,我们会引用SGS进行农残和重金属、稀土含量的检测。”叶武记得,“在初期我们还是比较犹豫,每一款茶,在意向阶段和口感评测阶段,一般都会有3到4款合格,如果我们全部进行SGS检测,李建群对我们而言,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
但是最后,一或还是坚定了这个小小的发心,因为喝一杯茶,健康是前提。自2016年3月开始,所有上线的国内茶叶,一或都用SGS去最终监控备选对象的安全指标。
一或的理念是,在过程中把关之后,在结果上靠检测来进一步验证安全性,这是一种让人放心的保障。
如果通过检测,双方会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确定进货量,预付定金,并在微信平台上进行预售。
今年2月,一或发布了某款茶的文章,很多消费者对这款去年火爆的茶充满了期待,不断有粉丝询问,怎么还没上架呢?
一或团队告知大家:很抱歉,这款茶检测不通过。
所以,一或决定,放弃这款茶叶。
“曾经有人质疑我们没有不打农药的茶叶,但我们还是找到了生态种植的茶园,我们相信总会有人在食品安全上有所坚持。”正是这样的坚持,一或团队见过了100多家茶农,从中间筛选出了9家坚持无化学农药干预种植的茶农,作为一或的认证茶农;同时也在辅导部分有健康种植理念的茶农开展少干预的种植。
“改变,总是从那一小部分人开始的。更多的人对品质的认可,让我们走的更加坚定。”叶武举了一个例子37号坟墓,武夷山的茶农裕敏,在2015年与一或相遇后开始无化学农药干预种植,而2016年的春天,却是失望的李炜托奶事件,因为检测还有残留,直到今年春茶之后,拿到SGS的报告,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05情怀
“茶叶不应是标品”,在叶武看来,茶叶是最真实的“人生百态”。他表示,按照茶产业链分工的结果,茶农只管种好茶,消费者只管放心喝好茶,这样一件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在过去复杂化了,一或这个“民间找茶人”做的是一个矫正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里,用户一直重度参与,而且产品打磨过程也是全透明的。比如在包装,产品说明,一或都尽力把茶叶的树种、种植条件、生产者信息、工艺、时间等信息讲清楚。
2015年8月18号,一或上线的第一款产品云南金芽红茶,计划限售1000份,但没想到3天就卖光了。
现在,一或已经积累有5000名忠实消费者,以企业家为主的新式中产居多,年龄在30到45岁之间,极为重视品质。这种实打实的粉丝经济,经过深度链接,粉丝转化率达到50%,复购率100%。2016年中秋节,一或为200多家企业定制了茶叶礼品。
说起一或的5人团队,叶武介绍俨然造句,“我们的分工很清晰,我负责品牌,‘校长’负责产品,还有人负责设计,有人运营,有人负责生产、物流,其他的环节都外包。”2015年,一或的外包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有18个, 2016年增加到26家。
“我们希望做轻一点,专注做标准、做品牌和内容。”同时,叶武希望有更大的能量和情怀去分享更多茶农的好茶,接下来团队将前往斯里兰卡和日本元骏豪,找茶区域将拓展到全球鸭子舞视频,基本覆盖到全球茶叶主要的原产区。
从茶业门外汉到“民间找茶人”,叶武一直在思考如何创造一种新的体验形式,让年轻人能够快速地普及喝茶。“茶文化太老了,需要比较新的体验方式。我们在找这个层面的创新解决方案。”他向年轻人发出号召,“希望年轻人加入进来,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比如对商业体验空间环境的深度理解,对消费者体验行为的创新洞察,结合茶品本身进行产品研发,让年轻人愿意喝,口感愉悦,容易接受,让茶普及。”
在一或办公室的背景墙上,画着一幅阿甘的照片。叶武形容,“我们希望自己像阿甘那样,不必对结果抱太大期待,一直坚持向前跑,一直在路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