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我有一双阴阳眼【视频】近30年的考古生涯,我几乎都在和兵马俑打交道,它们精致到可以看见抬头纹-国家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19-08-18 浏览: 402

【视频】近30年的考古生涯,我几乎都在和兵马俑打交道,它们精致到可以看见抬头纹-国家人文历史




经公众号“一席"(微信ID:yixiclub)授权转载。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许卫红。我来自陕西,曾经在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做过考古领队,现在是秦咸阳城的考古领队。从职业上来说,在我将近30年的考古生涯中,几乎大部分时间是和秦人、秦始皇打交道。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秦始皇的故事。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秦人的历史。人说唐僧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从封庸到王国到帝国,秦人这一路走来非常地不容易。

秦一共有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是在甘肃的天水地区。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管它叫作幼儿时期,或者说不好听的话是没娘养的时期。因为在西陲,它完全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第二个时期,在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事件当中,秦人成功地站对了队,得到了周王的一个奖励,允许他们搬到了陕西宝鸡地区。在宝鸡地区经历了汧邑,又经过了汧渭之会,最后几次辗转迁到了雍城。
雍城是秦人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它的历史地位相当于圣都,以至于在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的时候广美毕业展,要到雍城举行登基加冕。我为什么要特别提到雍城?因为雍城的存在,实际上是影响了咸阳城的城市建设。今天时间有限,咱们就先不展开了。
第三个时期,秦人在宝鸡奠定了统一帝国的基础之后,继续地向东走,走到了咸阳这个地方。

这样三个秦文化的中心,是我们几代人对秦文化的探讨过程。我们最后总结了一个词,叫九都八迁。就是在秦咸阳城之前已经有了八次迁都,当然这些过程当中他们会有反复,具体的时间上面也有一些重复。
那么咸阳究竟在哪儿?我想很多人有这样的误解,包括我在兵马俑博物馆工作期间,对咸阳城实际上也了解得并不多。我们都管它叫咸,它成了味道。实际上山水俱阳是咸阳,就是“都”的意思。
这是一个咸阳的具体位置图。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咸阳城的最南边,以往有西周的沣京和镐京;秦之后有西汉的长安城、隋代的大兴城、唐代的长安城。所以从咸阳所处的地理位置上来说,它是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
说了咸阳城的位置,接着就要说咸阳的范围。许宏老师是二里头考古队的领队,他最著名的一个推断,就是“大都无城”。咸阳城就是这样。
经过几代人的考古工作,我们并没有找到城墙。没有城墙,是不是这个城就不存在呢?不是的。找不到咸阳外围的城墙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的我有一双阴阳眼。比如选址的原因,还有圣都一直存在的客观条件。
咸阳城的功能区是完备的,张煜枫比如居民区、商业区,还有南北两个宫区。如果把咸阳城的具体范围画一个大致的轮廓的话,它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图形。
到现在为止,经过我们这几年的考古勘探摸底,咸阳城大概有47处大型建筑。北边是北宫区,向南中间的地方,穿过渭河有一座古桥,这个古桥是2013年发现的,被列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过了桥再往南走就是南宫区。南宫区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地方,阿房宫。

阿房宫实际上是没有建成,这是已经被考古证实了的,但是没有建成并不否认它已经在建了。建阿房宫的时候原地表有一条河道,为了把阿房宫这个新的政治中心选在这个位置,就把河道人工地进行了填埋。所以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观点:阿房宫的位置应该是秦帝国阶段的一个城市轴线。
刚才说了,文献记载“山水俱阳名咸阳”。这样造成了一个误解,好像咸阳城只是在渭河的北岸。再加上南部的宫区大部分被西汉的长安城所继承了,所以人们就有一些偏重于汉长安城的考古工作,而忽视了咸阳城。
有一个文学作品是杜牧的《阿房宫赋》,那里面说到阿房宫的规模是如何地奢侈豪华李玟暎,秦人的灭亡是如何地必然。实际上我刚才也说到了,阿房宫没有建成,所以杜牧文章里面关于阿房宫的各种各样的指责是不合适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阿房宫赋》扩大到整个咸阳城来说,它的描述是符合的。比如说“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这种情况在我们几代人的考古工作中已经完全证实了。不仅是南宫区,北宫区也是这样。
这是80年代考古发掘的,我们编号为1号宫殿的宫殿遗址。这个宫殿遗址是高台多层建筑,就是先建了一个大的夯土台,然后在这个夯土台上有三层。

最底层是回廊,中间是十多个独立的小房间,最上面的主殿使用面积1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一个盥洗室,洗手池的位置为了防止水溅到墙上,它还贴着有壁砖。类似于这样的建筑规模,包括它的台阶、踏步,完全反映了宫殿的奢侈程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很伟大的一个政治措施是车同轨,另外还有秦朝高速公路的修建,比如秦直道和秦驰道。他用通往各地的高速公路来加强对各地政治经济的管理控制。
在道路的修建过程中,秦始皇曾经下了一道命令,规定道路应该怎么修,路要多宽,隔多少米种树,还要有一个水池子负责给路面洒水。具体路面铸造的时候,土要隐以金椎,就是拿金属做的夯具锤打结实。
去年,我们接到一个消息,说施工工地上推出来一条古道路,我和同事们赶快就过去了。后来根据它的路面高度以及出土的铜钱、陶片,我们断定这条路跟秦咸阳城有关,是通到咸阳城宫区的。

经过考古勘探,发现这条路非常宽,有50多米,我把它叫“帝国大道”。类似这样子的帝国大道,到现在为止我们掌握了三条:东西向一条,南北向两条。这三条大路构成了目前为止咸阳北宫区的城市路网。
这个路网有多重要?对于我们考古的来说,它是咸阳城北宫区的一个框架。因为找不到城墙,所以没有办法用城墙这种代表物划定出它的范围,只能用城市的路网,甚至城市的地下水道的线性的东西确定出来废墟的肖像。
再回到这条路,我们通过丈量,明确了车轨的宽度是1.35米。可能有的朋友要问,这么多车辙,怎样确定这两个车辙是一组?只能在这种车辙转弯的地方观察。我年轻的时候数车辙数得很痛苦,当然了,现在可以让学生去做这么痛苦的事儿。
另外,咸阳城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说它大,是因为它南北两个宫区,渭河从中间穿过。这几年我们考古的工作已经证明了,北宫区所涵盖的范围是73平方公里。现在由于建设如火如荼地到处开展,我们对咸阳城的保护范围只有20多平方公里。核心区,就是坚决不能开推土机进来的,我叫作白菜心疙瘩的地方,只有两平方公里。
我在跟一些施工方交涉,让推土机暂时停下来的时候蔡敏莉,我经常会跟他们说,70多平方公里是这么多年保存下来的秦帝国的痕迹,我们现在有能力保护的是23平方公里,中间的核心区只有两平方公里,如果你的推土机再这么无情的话,是不是愧对古人?
在这种情况下,咸阳城的文物保护工作是非常地艰巨,这也是我为什么接受一席给我的机会在这儿来跟大家讲讲咸阳城。话又说回来,你说咸阳城的规模非常大我们已经看到了,那国际化这个事是不是有点说得太大了?
首先,我们从国家的内部看,咸阳城作为帝都,皇帝的政令、国家的公文都是从这个地方发出的。这件秦诏版就是出土在咸阳,它是皇上对下发的公文。为什么不写在纸上?纸和竹简都容易腐烂。他把它铸在青铜上以垂久远,可以流传到全国各地。

从诸侯国的层面来讲,在咸阳作为秦始皇的首都以前,在战国晚期孝公时期,经过芈八子也就是宣太后他们这一系列的发展,咸阳也是一个大都市。类似的证据是我们在咸阳城考古工作中出土的各国器物:比如陈爰金币、齐国的齐法化、楚国的蚁鼻钱,还有其他国家的一些刀币。这是咸阳城出土的陈爰金币,另外还有一些就是其他各国贵族使用的器物。

这些证据说明在诸侯国之间咸阳城有一个很高的地位,实际上,它是真的国际化,比如咸阳城出的这种陶模具。这个陶模具制作的产品,是类似于下边这样的腰带饰。以往考古中,这种东西多发现于内蒙、东北、宁夏这些长城内外的地方,它是马背民族用的腰上的一个装饰品,我们叫透雕腰带饰。


咸阳城里不仅仅出了腰带饰,而且出土的是制作腰带饰的模具。这就说明咸阳城里面一定有一群人来自马背民族,而且他们是长期地定居状态的一个大群体。为了满足这些人的生活需要,才会有这样类似的工厂来生产类似的器物。所以我说它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刚才我说了,各国的好东西、宝贝咸阳城非常多。一句不夸张的话,在咸阳城里可能随便一走就会被金疙瘩给硌着脚。我现在展示的这个东西,是2015年冬天我散步时在一个基建工地的绿化带捡到的。

好像考古人经常会有这个职业毛病:不走好路。如果有土路,有农村的乡间小道,我们一定是走乡间小道。其实当时那条路已经都铺好了,但是我可能是职业习惯,就走到中间的绿化带里面去了风云义。
在绿化带里我就看到了这个石头,当时有很多土、灰。我想都没想,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古代的东西,我就拿回来了。我们后来检测它的材质、制作痕迹、使用痕迹。最让我得意的是当时在分析当中,我提出来这件东西是属于秦咸阳城北宫乐府的国家礼乐里面的石磬。
可能是机缘巧合,去年我们进行的主动发掘项目当中,带着文字的编磬真的就出现在了我们手底下。不要小看这两个字,这是乐府典型的秦小篆的字体,这两个字对我们考古人非常地有意义。

在具体说意义前,我们先看看这件编钟。这个编钟是我的老师袁仲一先生在秦始皇陵考古工作中捡到的死神之轩辕。有一年春节他值班,同样也是不走好路。他看到有农民取土的坑,他就过去了,然后就捡回了这件东西。当时这上面刻了错金银的两个字:乐府。

老先生很高兴,因为这两个字解决了历史的疑难。我们都知道乐府诗,文献上也记载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设乐府。但这个编钟上面的“乐府”出土在秦始皇陵,因此也就把乐府设置的时间从汉代推到了秦。
非常不幸的是,后来这两个字由于种种变故现在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去年找到的这两个秦篆的乐府,应该是现在能看到的一个秦设乐府的实证。
如果没有那两个字,我对北宫乐府石磬的推断将永远停留在推断。但是去年正式发掘里面出土了这两个字以后,完全证明了我的判断。我有的时候经常跟学生说,我说要到一种牛人的程度,你就要像我这样子,在没有发掘之前就要给它一个正确的判断。
在考古和历史圈,我们都知道一个说法叫“陵随都邑”,也就是说城和陵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有城就会有陵。所以探讨咸阳城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说到东西两个陵区,秦西陵和秦东陵。
秦始皇是个牛人,所以他不在东陵区的大范围内,自己稍微往边上独立为陵。但即使这样,在从属关系上,秦始皇陵仍然属于秦东陵,秦东陵属于咸阳城。
对于秦始皇陵,《史记》里面用了90个字介绍。中间有几个很关键的词,大家可能也有兴趣。有一些朋友经常问我:比如地宫里面有没有机关?比如水银江河存不存在?

实际上,水银我们考古已经证实了,相关的资料大家随便网上一搜都可以搜到。至于说它的珍奇宝贝藏到什么程度,截止到现在,我们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也已经证明了。
陵区有四个层次的宝贝分布。第一个层次,地宫。地宫里面有没有机关?现在还没有得到证实。第二个层次,地宫到内城之间。比如大家熟悉的铜车马,铜车马就是地宫和内城之间的一个陪葬坑出土的。

第三个层次,内城和外城之间,这里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很多陪葬坑。内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小块,这两个小块是地面建筑,是给秦始皇初一十五烧香祭祀的。这个地上建筑和地宫之间也被证明了有大量的陪葬墓,2014年、2015年的时候曾经做过发掘,很多陪葬墓的墓主都是年轻的女性。
最后的一个层次,第四个层次,外城之外整个的范围,涵盖了50平方公里。秦始皇陵中,包括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在内的一些陪葬坑,实际上已经属于第四个层次的陪葬坑了。
这里面好东西太多了,简单地说几个。第一个,水禽坑。它是模仿的水上环境,埋葬有很多铜水鸟,比如仙鹤、天鹅、大雁。最精致的是这件仙鹤,嘴里头还含着一只虫子,它是模仿仙鹤觅食的一个瞬间。

百戏俑坑。百戏俑什么意思?古代是事死如事生,生前有什么东西,死后一定也要有。那当然了,生前的时候肯定有为秦始皇服务的文艺工作者,死后也做成陶俑来给他陪葬。

当时的人好像比较擅长举鼎,所以这两个百戏俑的造型都是举鼎。你看它赤裸着上体,穿着超短裙上高信息网,和我们以前常见的兵马俑的形象就不太一样,因为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石铠甲坑,象征着帝国的武库,里面埋藏着大量的石片做的铠甲。他们有过一个试验,类似于这样的一件甲衣,如果一个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需要340多天。光从重量上来讲就知道这不可能是实用的东西,他不可能穿着去打仗,所以是模拟的明器。

我有过很长时间的从事兵马俑发掘的经历,所以可能在我发掘过程当中会有一些切身体会,我在这里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中间有一些观点可能会不被接受。
首先,兵马俑作为陕西的一张名片,一定程度上已经是秦始皇陵的一个代表。比如水禽坑很多人现在可能还不知道,但是一提兵马俑,全国甚至全世界肯定会有很多人知道。所以我现在能确定地说,兵马俑是八大奇迹,毋容置疑。奇在哪?数量多、形体大、制作得写实精致丢丢铜。


三个坑加起来,推测有陶俑8000余件。进入一号大厅的时候,扑面而来就有6000个。我们现在发掘了1000多件,应该说没有完全相似的两件俑记忆神探。这些陶俑千人千面,制作得非常写实。比如这两件陶俑,一个年纪小,一个是中年大叔的形象。

这两个年龄看起来好像相仿,但是左边的地位要低一些,是一个普通士兵,他的形象就朴实一些。右边的这个我们俗称为将军俑,实际上他军衔达不到将军,但他总是个军官。军官身经百战,还要有一定的知识修养,所以他表现在形体特征和面部表情上来说,就比较气宇轩昂儒雅一些。尤其精致的是在他的额头还刻有抬头纹。

另外,陶俑当时埋藏的时候全部都是彩绘的,这个问题也是被全国人民所关注的。我在发掘秦俑期间,基本上不忍心上网:各种怀疑,甚至是谩骂。现在我们去兵马俑的时候,大部分观众能看到的都是没有彩色的陶俑。
因为发掘造成彩绘脱落是个误解。兵马俑是烧成后施彩,先上一层生漆,再用以矿物质颜料为主的色彩描绘。生漆是有机质,老化以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就会起翘脱落,失去粘结附着性能。底层的生漆失去了和胎体的结合性,生漆上的颜料又怎么能不脱落?
再者,彩绘颜料多数是矿物粉末,需要液体勾兑,其中也含有机质。经历近三千年的时间,能保留下来的彩绘是“万幸”的“万幸”,没保存下来也是必然。这就是自然规律。所以陶质文物彩绘保护、漆器保存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是挑战自然规律的研究。
我们看看为什么大家这么心痛,因为彩色真的很好。比如这件绿脸俑,它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跪射俑的形象,它的肤色是绿色的。至于为什么用绿色,现在也没有定论。这是肤色的一个个例,大部分人的肤色是接近于正常颜色。

即使是正常颜色其实也是有区别的。比如你看这个,脸色苍白,再加上两个眼睛比较呆滞,下脸蛋的肌肉塑造得比较松弛,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病怏怏的状态。右边的这个年轻,白里透红,显着健康的肤色。所以陶俑不仅千人千面,而且是千人千色的。

最精致的这件,我可能是每次都要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的。它写实到什么程度?眼睫毛都要用彩笔画出来。

千人千色的另外一点,是穿的衣服也不同。我们都说秦人尚黑,那是不是秦人就整天是黑秃秃的?秦人以黑为礼,但并不是说其他的颜色就不用。这个现象在俑坑里反映得非常突出,比如说衣领、袖边,他们还会用岔色来镶嵌。

这个袖子上面的颜色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我们一般陶俑的颜色都是用矿物质的颜料,但是这个不是。这个紫色是人工合成的,叫汉紫。以前被认为是在西汉以后才能人工合成,但是实际上秦代的时候已经有了。

不仅人是彩绘的,陶马也有颜色,但是陶马身上的颜色多半都保存不好。这个陶马的颜色就已经脱落沾在泥土上了。陶马一般都是枣红色,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它的腹部或者是脖子这些背光的地方,他会涂上绿色。

刚才说的这些,我想大家都能接受,因为全是兵马俑的好话。但是我要说,我认为兵马俑的地位,现在应该适当地给它降一些。首先从秦始皇陵整个陵区的范围来说,它处在靠外的位置。另外,我发掘期间亲手经历了一百多件陶俑,大部分是有瑕疵的。
这种瑕疵发生在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先天不足,比如塑造阶段。我们可以看见,这件陶俑两个胳膊的比例是不符合人体比例结构的,几乎没有小臂的位置。

这些问题有一个历史原因,当时的雕塑对人体掌握的水平就达到那个程度。另外陶俑本身是泥胎,在烧制之前泥胎过重会产生变形,所以他要尽量地减少这个部位,减少关节。
还有一个阶段,发生在烧成后往俑坑搬运的过程中。比如发生一些交通事故,造成腿、胳膊这些脆弱部分发生了断裂。
我们都知道秦代有一个工商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叫物勒工名。就是这个东西是你制造的,必须把你的名字刻上,如果这个东西不合格的话要追究你责任的。我的前辈们也是这样说,以往也经常把物勒工名制度用到秦俑坑的研究当中。
可到我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大量的残次品。它在俑坑里面,在军阵队伍里面,并且有的伤员伤势非常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我后来想,除了正确定位当时的雕塑水平,我们还要把实际的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和墓葬里面用的明器生产管理制度分开来考虑。明器只要埋在地里面,它的意思就到了,没有使用的价值,所以会出现这种残次品。
所以考古是什么?考古不仅仅要清理这些彩,还要解读这些彩。而这些痕迹可能是我作为一个女性考古工作者非常关注的。人人都说考古不适合女人来做,女性不适合干考古。实际上以我自己的职业经历,我是感觉女性干考古有优势。
第一,在这个团队里面你往往是弱势,是少数群体,最好的房子一定是给你住的;最难去的地方,男同志们一定自告奋勇地就去了。
第二,女性本身有性别的优势,可能会更细腻一些。所以当我清理类似于这些漆盾战鼓上面的彩绘的时候,我往往会关注铁线描,会觉得这个人好心细;那个云彩是平涂的技法,会觉得这个人化妆的水平一定不错玛拉沁信息网。

想归结一句,考古是什么御姐进行时?考古是关于人生的痕迹、死的痕迹,还有跟生死留下这些痕迹相关的痕迹。作为一个考古人,我们追求的是以物说话,替古人说话,重要的是透物见人。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好 文 推 荐
他是敦刻尔克道森船长的原型,原泰坦尼克号二副,两个儿子阵亡,一生都是传奇
出生在那个时代,莱托勒的一生,经历了比和平时代要多得多的波折、灾难、考验,可他也见识过人性之可畏,明白生命之可贵。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印度空军奇袭不成,巴基斯坦王牌飞行员30秒内击落4架敌机
在1965年的印巴战争中,一位名叫默罕默德·马哈茂德·阿拉姆的巴基斯坦飞行员,完成了比马尔塞尤更加厉害的超神一击——在30秒内连续击落4架敌机!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民航两次误入苏联领空惨遭击落,大韩航空为何接连两次遭此厄运?
大韩航空公司的客机飞行员们,是如何先后两次掉到同一个坑里的。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长按关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