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高温瓷像【视频】- 人民日报等媒体聚焦文县 媒体看文县-山哥水妹

发布时间: 2017-03-08 浏览: 463
【视频】| 人民日报等媒体聚焦文县 媒体看文县-山哥水妹
------------------以下为正文-----------------
【人民日报】甘肃文县:贷款免利息 培训开网店

向上滑动阅览 
走在层层墨绿的茶垄间,看着村民忙碌采茶的身影,马明很感慨。作为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村委会主任,他见证了茶叶给村子带来的变化。
“以前种庄稼的时候,村里大半人连饭都吃不饱。”马明说。如今,马家山村54户家家有茶树,贫困户只有3户,“种茶好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政府还帮着卖茶叶。”
像马家山村一样,文县众多村落的脱贫致富,离不开特色产业、电商扶贫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政府的精准帮扶,社会力量的参与,多方联动,共同寻找脱贫最优解。
“政府提供精准扶贫贷款,不要利息”
“2000年以前,村里种庄稼的多无棣易网,种茶的少,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50%以上都是贫困户。”马明说高温瓷像。后来,当地政府来村里调研,决定调整产业结构,走种茶这条路新神龙传奇。
文县位于甘肃南端,甘、陕、川三省交界,这里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灌茂密,属于中酸性土壤,河流小溪分布,云雾缭绕,温度、湿度、土壤都适宜茶叶生长。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犹豫,但种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入,比什么都有说服力。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8.47万余亩,年茶叶产量68万公斤,预计产值2.18亿元。村民们吃上了“茶叶饭”,收入也水涨船高。在文县的一些重点茶叶产区,茶农的人均年收入达1.5万—2万元。
茶产业逐渐成规模,新问题又来了。茶园老品种病虫害多、品质差、产量不高,需要改良换代。当地政府牵头,先后从浙江等地引进龙井43号、黄金芽等新品种,并连续3年免费向农民发放新品种茶苗。
茶树从种苗到采摘通常需要四五年的生长周期,更换新品种,就意味着农户在接下来的几年都无法从中获得收益。胆子大的茶农先拿出几亩地“吃螃蟹”,政府也组织专家现场指导种植、管理,看到新茶的产量和价格,剩下的茶农们也开始自发要求改良。
马家山村村民马兴也想把家里的4亩老茶换成龙井43号,但他由于视力残疾没法外出打工,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实在有些困难。“政府给我们提供了精准扶贫贷款,不要利息,专门帮助茶叶种植。”两年前,他通过精准扶贫贷款贷了4万元,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如愿以偿换上了新茶,“老茶一般一斤卖300元,新茶能卖上2000元。”对于新茶收成,他挺有信心。
“茶叶种植是文县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对贫困户帮助很大。茶树种植可持续,产量逐年上升,收入也稳定,是农户的‘小银行’。”文县茶叶中心主任刘汉平介绍,茶叶种植涉及县里50多个行政村共9000多户,其中10多个都是贫困村。
现在,茶园还成了景点。每到采茶时节,许多本地人和陕西、四川等地的游客来体验茶叶采摘。茶农的茶叶卖得更好了,还办起农家乐,“茶叶饭”越吃越红火。
“没想到网络能把茶叶卖到北京去”
茶叶、中药材、核桃、蜜蜂养殖……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农户带来了丰裕物产,但文县地处秦巴山区深处,如何让农产品走出大山,是个难题。
“我去南方时,很多人都不知道甘肃还出茶叶。”陇兴茶叶公司负责人郭文平说。过去,茶叶等农产品大多通过线下实体店,卖到兰州、成都等地。郭文平想试试网店,但对不熟悉电脑操作的他来说,这并不容易。
“从注册网店、上传宝贝到网店设计,碧口镇电商办的干部手把手帮我。”2014年4月,郭文平的茶叶网店正式开张。“开业第二天,就有北京的客户买了10斤茶叶,我没想到网络真的能把我的茶叶卖到北京去。魏哲鸣”尝到甜头,郭文平的劲头更足了。如今,他的网店去年线上销售额接近500万元,占总体销售额的四成多。
为了帮助更多的郭文平们,文县在2014年成立电子商务中心。“全县现在有1556家网店,1603家微店,开网店的既有大型企业,也有村里的合作社、散户大义公主,光是贫困村农户自己开的就有232家。”文县电商中心主任欧阳辉说,电商中心根据大家需要进行培训指导,曾请来浙江义乌等地的专业人员,也派企业主、干部外出学习,同时努力解决普及互联网使用、电商渠道搭建、网店营销等问题。4年来,约9800人参加了100余期培训。
“帮乡亲们把更多农产品背出大山”
为了扶贫更加精准,当地政府还在企业和农户间搭建桥梁,鼓励企业带动、帮扶贫困户。
郭文平的企业就是其中之一,签约了300多户茶农,151户都是贫困户。“政府倡导企业帮扶叶圣涛,我自己也会走访了解,找有动力、能帮扶的贫困户。”郭文平说,“贫困户的茶叶,卖多少钱就给他们多少钱,快递费、包装费都由我们承担。”
与农户签约,把控产品质量,然后统一收购、包装、销售,是文县许多企业的帮扶链条。与他们略有不同,高培研的企业把链条又往前延伸了一点,“我们给老百姓免费发定制蜂箱,按市场价回收蜂蜜,放在网店卖。”
这些年,高培研没少上山。“养蜂其实很简单,也很适合老人,一个蜂箱一年能产10斤蜂蜜,我们以40元左右一斤的价格进行回收,每家的蜂箱数量不同,从几十个到几百个都有。”高培研说,4年来,企业已经发放4103个蜂箱,带动了600多户蜂农,其中有407户是根据乡镇政府提供的名单精准对接的贫困户。
“我们专营蜂蜜的网店,销售额每年都在增长,去年卖了100多万元,北京等大城市的购买者很多。”高培研的合作伙伴、电商运营负责人王伟感叹,“养蜂脱贫是条好路,让农户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可持续的收入。”下一步,他们计划线上带动线下、扩大农产品类别,帮助更多农户脱贫增收。
最近,他们的第二个网店也开张了,取名为“背出大山”夏冰冰。“我想帮乡亲们把更多农产品背出大山。”高培研笑着说。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7日 13 版)
【甘肃日报】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举办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陇南讯(记者陈多)日前,以“白马情·天池美”为主题的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第三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在文县天池开幕。
本次节会活动为期5天,节会活动由“天池神韵、白马印象、古镇茶香”三个单元组成,分别在文县天池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马河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文县碧口古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举行,旨在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要素互动、全时段体验、全社会参与的全域旅游新形式。
近年来,文县顺应文化旅游业发展大势,深度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优秀民俗文化资源,加快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旅游核心产品、规划建设品牌景区线路,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甘肃卫视】《今日聚焦》—— 白马情 天池美

向上滑动阅览 
古老而神秘的白马山寨吸引四方游客,文旅结合为文县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白马情天池美今日聚焦正在播出!

近日,第三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在文县天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幕。作为2018 “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本届文化旅游节以“白马情·天池美”为主题,以“天池神韵”“白马印象”“古镇茶香”三个单元16个章节为主要内容孔垂柱。一系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活动搭起了让文县走出大山、走出甘肃的平台,凸显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

6月14日,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山寨人山人海,歌舞沸腾了整个山涧。热情好客的白马人身着节日的盛装,在寨门前搭桌设台,焚香点烛,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举行隆重热烈的迎宾仪式。

“池哥昼”是至今还遗存在白马人生活中的一种古老原始的群体祭祀舞蹈,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时戴着白马人特有的面具,因而又称白马面具舞,意思是献给大山的舞蹈。跳舞时,舞蹈者头戴面具,扮成“池哥”“池母”“知玛”“猴娃子”等模样,意在为村民驱鬼除恶、驱邪消灾、避难免罪,迎接吉祥和顺。

“池哥昼”的场面古朴豪放、庄重热烈,既富有神秘气氛,又充满了浓厚的娱乐色彩。此时的白马山寨成为了省内外游客迷恋、向往的目的地。夜幕降临,又一项重头戏登场了,只见星星点点的火把从山顶奔腾而下,顺着蜿蜒山路呈现“S”形,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广场上沸腾起来,白马山寨开始了一个狂欢的夜晚。

白马人的篝火仪式非常讲究,严格恪守请火、祭火、点火、引火、传火等程序将篝火点燃,广场瞬间成为火的“海洋”,游客和当地村民近万人手拉着手共同跳起火圈舞,唱起敬酒歌。

白马人能歌善舞,在当地,更是有着白马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余家俊,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说法。不管在劳作当中还是在劳作之余,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生活,总是和歌舞相伴。
白马人在重大节会中所佩戴的头饰、发饰、胸饰、衣饰、腰饰甚至脚饰都极其精致讲究,从上到下构成了完整和谐的统一体勃大180,集中体现了白马藏族乐观开朗的民族性格。在这次铁楼藏族乡白马山寨的电商展销会上,班冬花手工制作的白马服饰一时成为抢手货。

白马人独有的服饰文化是民俗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文县不断加大白马人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力度童小芯,承办了“留住乡愁——陇南市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现场会”,建成白马民俗文化表演场所3处,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6个白马人民俗文化传习所。文县已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当地人这样说,在文县去铁楼藏乡体验人文旅游,去天池、碧口欣赏自然风光。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碧口古镇以茶园观光、茶乡体验、茶艺表演为主的茶园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这里已经成为陇南向南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碧口镇位列甘肃四大名镇之首,曾是响誉西北的水旱码头谈雪晶,境内气候宜人、生态良好,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碧口镇马家山村的生态种植茶园,在海拔850-1200米之间的大山上,这里气候湿润圣犬帕拉,雨量充沛,适宜茶叶生长。马家山村有50户180多人,现有茶园面积2100多亩,投产茶园面积约1100亩,年产茶叶1.43万公斤,产值286万元。节会期间,村民刘清成售出的茶叶超出了平时的3倍。
“好茶出自高山上,好茶出自云雾间”,这里出产的茶叶品种多、品质高。这两天仙剑御香录,龙井43号正当销售旺季,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近年来,文县把种植茶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改造原有老茶园的基础上,文县引进无性系龙井43号等新品种,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五天来,记者和白马人一道亲身体验了白马情.天池美”的独特魅力,在宣传推介绿水青山的美丽文县的同时,广交八方朋友、相约陇上江南,文化旅游助推了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短短的五天,文县以最热情的态度、最便利的条件、最优质的服务,让大家亲身感受“游在天池、娱在白马、吃在碧口”的全域旅游。

为期五天的第三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标志着文县文化旅游事业迈出了崭新步伐,美丽文县在陇南“特色文化大市”建设中取得了崭新成效。据了解妖应封光,节会期间当地共接待游客愈10万人,电商产品101个展位销售农特产品168种,线上线下销售收入达150多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今后刘冠廷,文县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大九寨旅游圈,依托向南开放通道和东西扶贫协作,阔步走出一条具有陇南文化特色、区域旅游文化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文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顺应文化旅游业发展大势,深度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优秀民俗文化资源,加快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旅游核心产品、规划建设品牌景区线路,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要素互动、全时段体验、全社会参与”的全域旅游新模式初具雏形,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END
来源:陇南文县发布
责任编辑:山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