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赶圩归来啊哩哩【视频】- 国剧经典 这部谍战剧和《三体》一脉相承-虹膜

发布时间: 2015-04-02 浏览: 485
【视频】| 国剧经典 这部谍战剧和《三体》一脉相承-虹膜

文 | 路西法尔
在某年春节返乡的大巴上,车载电视中播的是电影版的《风声》。这种车载电视既无法换台也不能调低音量,无论司机放什么一车的乘客都得忍着。这部电影的惊悚程度对于成年观众来说都逼近了忍耐的极限,对困在车厢里的小朋友来说则更是折磨,一路上惊叫此起彼伏——一个很会驾驭恐怖氛围的作家,这便是麦家给我的第一印象。

电影《风声》
《风声》并不是麦家的作品第一次被改编成影像。2006年,他的长篇小说《暗算》被改编成电视剧,收视峰值高达14%张研江。电视剧大热之后,麦家又凭该作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一直被视为中国规格较高的一个纯文学奖项,写谍战小说的麦家获奖引发了学院派评论家的口诛笔伐。

电视剧《暗算》
今天看来,这场争议其实是历史的误会:世纪初的纯文学日渐萎靡宋智爱,彼时的学院派对于新媒介下的文学现象非常隔膜。2009年山东大学一场批评麦家的研讨会上,有个与会学者不经意地提到了刘慈欣的名字,说大刘是「不被大家熟悉」——尽管当时《三体》已经出版了第二部赶圩归来啊哩哩。麦家和大刘,早已经是各自圈子里的翘楚,但当时还没有进入「通俗」的视野。
不过这位学者有一点说得很对:麦家和刘慈欣确实从属于同一个文化浪潮,《暗算》和《三体》有着很多共性。最直观共同点就的是二者都善于营造恐怖氛围。《暗算》中压抑、窒息感丝毫不输于《三体》,秘密机关「701」就是一个黑暗丛林,尽管拍的是解放后的故事,可仿佛下一个镜头就会有一帮「中统」冲击来把主人公们一网打尽。

《暗算》
从更广阔的视野上讲,麦家和刘慈欣都是世纪初同一拨文学浪潮中较为显眼的人物。在《暗算》热播之前心悦宝石,红色记忆的浪潮已席卷新世纪的荧屏:《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一双绣花鞋》(2002)、誓言无声(2002)、《如此多娇》(2004)、《历史的天空》(2004)、《亮剑》(2005)、《古城谍影》(2005)……如果当时的文学批评界对跨媒介现象更敏感点就会明白:《暗算》不是中国的《达·芬奇密码》,而是这波土生土长的红色浪潮的代表。

《历史的天空》
新世纪的红色浪潮和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貌合神离,两者并非简单继承的关系。在红色经典中,信仰受到重视,技术受到轻视。如《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尖端的设备都是反动派使用的,而革命者李侠则用信仰战胜了敌人的科技,塔琳托娅 在敌人的注视下从容发完了最后一通电报。信仰与技术的轻重次序,确立起了红色经典中革命叙事的合法性。
而《暗算》里,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人员显然更关注技术而不是信仰。《听风》的主人公阿炳是一个智力低下、听力超常的瞎子,对革命毫无认识;《看风》的主人公黄依依是一个归国数学天才,却因作风问题而不容于革命政权。

阿炳

黄依依
《捕风篇》的主人公钱之江倒是有点接近李侠这样传统的革命者,不过《捕风》是建国前的故事,在整个作品中本来就比较另类。

如果说红色经典书写的是理想的「革命者」天狗郭沫若,那么新世纪以来的红色浪潮所书写的则是「红色工程师」西缇国际。
像《三体》中的叶文洁、叶哲泰一样,阿炳和黄依依对于革命意识形态其实并无认同,甚至自己可能还是「革命」的对象贵定云雾茶,但他们都阴差阳错地卷入了革命,又因身怀异术而在革命浪潮中发光发热,实现了个人价值、这种角色在六七十年代肯定是要受批判的:红色浪潮已经不知不觉摒弃了「红色经典」面的乌托邦维度。
吊诡的是,「红色浪潮」虽不怎么认同革命意识形态,却崇拜禁欲和苦行甜果乐园。无端的恐怖和压抑气氛笼罩了「701」爱上男主播,使观众全然分辨不出这是49年之前的地下党还是49年之后的保密机构。这不能笼统地看作戏剧技巧,实际上令人窒息的恐怖正是麦家本人所要竭力传达给观众某种价值。

军校毕业后,麦家曾在情报部门服役,军旅生涯并没有让他笔下的密码战更可信,却为他笔下的军人蒙上了崇拜的光晕周锦堂。在《暗算》的《后记》中他写道:「在一座秘密军营里,我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罕见迷人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
尽管麦家本人并没有通过这支秘密军队的筛选,但「他们却再也没有走出我的心田,他们像你少年时代一场单相思的恋爱,因为神秘而变得完美……」

这确实是一场单相思,成为作家的麦家一直没有走出他的少年经验小阿火,始终徘徊在那座不得其门而入的神秘军营门口,羡慕地张望。从安在天对于黄依依、林小芳不近人情的态度中,观众们依稀还可以窥见「硬派男孩」对集体主义、禁欲生活的由衷向往。
伟大的作家通过对经验的反刍变得成熟宽厚,有才气的二流作家则终生囿于少年经验不能自拔。维克多·雨果在生平最后一部长篇《九三年》中写道:「在一个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法国革命与反革命反复厮杀的腥风血雨引导他走向了悲悯众生的人道主义,而麦家却没有从自己的经验中走出来,至今还在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少年时代的英雄梦五味吧。

要像雨果那样超脱于党派相斫报复的漩涡,就要承认还有更高的人性法庭,而麦家也好、刘慈欣也好,新世纪以来「红色浪潮」的作者们都不约而同地藐视人性法庭的权威。
有的批评家认为,「红色浪潮」是用流行元素为主流意识形态注入活力,这种「一加一等于二」的批评过于简单化了:「红色浪潮」并没有从「红色经典」中吸收什么,它是怀旧的,并不具备持久的内生力量小林由佳,「斯亦不足畏也已」。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在《燃烧》打破评分纪录的三年前,我和李沧东有一席长谈
卡梅隆大神的科幻新作无悬念9.4分,但不是《阿凡达2》
这个连姜文都夸的年轻导演,还真有两把刷子

TAGS: